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博雅文丛

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博雅文丛
作者: 景遐东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博雅文丛
ISBN: 70200481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唐代以前典籍中的“江南” 江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及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区域概念,它又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从纯粹区域地理的角度来看,江南是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外的 广大陆地地区,它大致与南方的概念是等同的,此为广义的江南概念。在“ 江南”一词出现之初及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是在这个范畴上使用它 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南方的范围是逐渐往南移动的。因此到了近代“ 江南”概念的范围也渐渐缩小固定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范围,相当于江苏省 的南部、浙江省的北部和安徽省的东南地区,这就是其狭义的概念。江南不 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历史概念,同时还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 概念。 “江南”一词在先秦及秦汉典籍中多为广义用法。《左传》昭公三年有 “王以田江南之梦”之记载。江,指长江;梦,即云梦泽,为春秋战国时期 楚王的游猎区,大致包括洞庭湖、长江中游南北的湖南、湖北地区_。《尔 雅·释山第十一》载:“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 ,衡。”此“江南”为长江以南地区。《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三十 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五帝本纪》又载:舜“南 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秦楚之际月表》记秦 亡之后,项羽将楚义帝迁往郴,“徙都江南郴”。秦时之黔中郡为当今之湖 南西部地区,九疑则在广西与湖南、江西交界的南岭山脉,郴即湖南南部的 郴州。《史记·货殖列传》云:“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江南” ,乃指洪、饶等州,春秋时为楚国的东境;泗上,指徐州,春秋时为楚国的 北境,二境并与越境为邻。同卷载楚威王兴兵大败越,“越以此散,诸族子 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此“江南”则为浙江台州临海。 显然,先秦到西汉时期,“江南”尚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所指范围也非常广 泛,相当于今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包括湖南、江西及湖北长江以南的广大地 区。 东汉时,人们还常常把荆襄之地称为“江南”。《后汉书·刘表传》载 :“时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 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王逸《楚辞章句》云:“襄王迁屈原于江南 ,在江湘之问。”这两例中的“江南”则将跨长江南北的荆州及襄阳也包括 了进去。这种情况甚至延续到唐初,高祖武德四年,“孝恭人据其城(江陵) ,诸将欲大掠。曾文本说孝恭日:江南之民,自隋以来,困于虐政,……是 以萧氏君臣,江陵父老,决计归命。”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东汉时期开 始,“江南”已经较多地指称吴越地区,接近于后来狭义的江南地区。《后 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之子马防因罪徙丹阳,“后以江南下湿,上书乞 归本郡”。同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载:更始初年,“天下未定,道路未 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