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

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
作者: 马苏彬|责编:徐玥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厚道圣人(张载关学千年寻踪)
ISBN: 97875168261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张横渠以礼治天下 对现代国人来说,关于“礼”字的解读有两重表达 :一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如礼貌、问候、行礼、 祈福、送礼、宴请等日常行为中,人的善意和友好的体 现;二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及意识原则而形成, 并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仪式准则,如婚、丧、嫁、娶、 大典、祭祀、集会等既定的程式化宗法及约定。对一般 人来讲,日常中的“礼”和我们息息相关,不能“失礼 ”。至于后者提到的仪式层面的“礼”,则是在重要时 刻才会与己发生关系,平时不太会去刻意关注。 在古代中国,礼是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集合 ,需要所有人在制度约定下去遵守和施行。作为典章制 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而作为道德规范 ,它是古时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自夏禹时代,便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 代之礼,因革相沿,到西周时建立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礼是要依赖人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古时的礼既然是一 种制度,那就自然有其制定和维护的核心人物,否则礼 将失去其所遵循的标准。于是,周公旦来了,他制定的 《周礼》成了后世礼制治国的法典;孔子来了,他的“ 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礼合一”思想为人们奠定了 礼德价值观,让世人懂得了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 之后,历经社会变革和发展,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 和生活准则,礼在社会法度、政治秩序、等级制度等层 面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发生创变和调整,已成为 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北宋的张载正是继周公、 孔孟之后,将礼的准则形成和应用完善推进到了一个全 新的高度,其所创设或倡导的“躬行礼教、知礼成俗、 笃志好礼、崇德重礼、以礼为教、敦本善俗以及崇真务 实、持身立节、崇尚气节”等礼德观,不仅是其关学的 思想精髓,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礼德教育的必学之道。所 以,清末大儒李元春在推崇张载的礼德教化时总结道: “张横渠以礼治天下。”一顶礼学家的桂冠已然戴在了 理学宗师张载的头上。 作为礼学家,张载有其独到的“礼产品”。下面, 就将其所制定的“宗法礼仪”部分做以详细解读。 祭祀 张载在《经学理窟》中对祭祀的礼节要求进行了全 面的阐述。无后者必祭:被称作叔伯的人若死了,虽然 他没有自己的后代,但作为侄子一辈,必须担当起儿子 般的祭祀职责。自己死后也要交代自己的后代去履行这 种职责,要一直传承下去。 近世亦祭礼:同辈人去世,去参拜祭祀时,必须带 上祭祀用的礼品,如果品、香火等。也要行参拜祭祀之 礼,礼节可以比晚辈少些,但必须要有。不能因为去世 的人和自己平辈,就抛弃了祭祀之礼。 孟月之祭不若仲月之祭:月中祭祀先人比在月头要 好些。大的祭祀还要占卜一个吉日。对天子来说,一般 春季是祭祀高祖的时间,秋季是祭祀曾祖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