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文学与文化·第六辑

大西北文学与文化·第六辑
作者: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编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大西北文学与文化·第六辑
ISBN: 9787521222692

作者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编

内容简介

当代文学研究 文化地理学视域中的陕西文学三大家 王春林 内容提要:陕西被称为“三秦大地”,简称为“陕”或者“秦”。所谓的“三秦大地”,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讲,指陕西从北到南的三种不同地域:陕北、关中、陕南。三种不同的地域特征正好一一对应着本文所要讨论的三位作家:陕北—黄土高原—路遥;关中—一马平川—陈忠实;陕南—秦岭—贾平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陕西这三大不同的地理构成也对这三位作家的创作实践造成了各自不同的影响。本文即是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三位作家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陕西文学;文化地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 跨过黄河,从太原来西安主持《小说评论》杂志,到现在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了。随着对西安以至陕西这个地方的了解,我对“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学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早在来西安之前,作为一个中国当代文学长期的关注者与研究者,陕西文学一直都在我的考察视野之内。所以倒不是说我现在来西安主持了《小说评论》的编辑工作,才突然想起来要谈一谈陕西文学的三大家。实际上,我和陕西文学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为什么要关注陕西文学?一方面,关注陕西文学,固然是从区域文学的角度去关注一个重要省份的文学,但另一方面,我们关注陕西文学,却并不仅仅是在关注陕西文学本身,同时也是在关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这么说,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今天主要展开讨论的,以三大家为代表的陕西文学,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已然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同时也构成了一种重要的区域文学现象。陕西一些代表性的作家,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在某种意义上是能够与世界文学进行对话的。 话题开始于某一天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一条微信。微信的大概内容是,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的长篇小说领域有所谓的四大名著,那么到了当下,在我们的当代小说中,是不是也形成了或者说出现了四大名著?更进一步说,如果已经出现了四大名著,那么,这四大名著到底指的又是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这条微信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这条微信认为,当代长篇小说领域的四大名著分别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废都》。在发布者看来,这四部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当代小说的四大名著。当然,所谓当代的新四大名著,也只是他个人的一种看法,因为这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名著,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比如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不是说这四部长篇小说绝对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中,倘要论思想艺术成就,在我看来,《红楼梦》毫无疑问是最高的一部,但在《红楼梦》之外,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可能就是《金瓶梅》了。《水浒传》也罢,《三国演义》也罢,《西游记》也罢,这三部的总体艺术成就肯定是比不上《金瓶梅》的。但《金瓶梅》却并没有进入四大名著的行列当中,而是被排除在外。所以我们讲的四大名著,固然包含着对它总体的思想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但也绝不仅仅只遵循这样一个标准。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个社会影响力的问题,包括传播度、接受度等这些因素也可能都会被考虑在内。 从个人的理解和认识出发,我觉得上述提到的微信中所谓当代四大名著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再次强调一下:这并不意味着这四部长篇小说总体的思想艺术水准,在当代长篇小说中就绝对是一流的、最高的。依照我个人的偏见,包括像莫言的《生死疲劳》、金宇澄的《繁花》、王安忆的《长恨歌》、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炜的《古船》等一些或者已经获得过茅奖,或者并没有获得过茅奖的长篇小说,思想艺术水准都是相当高的。但是它们为什么没有被列入所谓四大名著的范围之内?究其原因,恐怕就和它们的社会传播度、读者接受度有关系了。如果我们充分地考虑到文学作品的传播度,考虑到在读者大众当中的影响力,再考虑到它的思想艺术水平,如果把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都结合起来的话,除了上述提到的微信中所列举的四部作品之外,再找出另外的第五部作品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我对微信内容认可的主要原因所在。当然,名著与名著并不能完全等同。有的名著,我们的着眼点,可能是它的审美本质、它的艺术创造,但有的名著,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加以考量的。比如说像《平凡的世界》,它可能更倾向于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名著。与其丰富的社会学内涵相比,它的语言或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能会稍逊一筹。但是,它丰富的社会学内涵,以及它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表现、反映的宽广度,对人物命运思考的深入程度,这些都是我们所无法否认的。有关这一点,我们不妨以《班主任》与《狂人日记》做一个简单的对比说明。每当讲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时候,刘心武的《班主任》肯定是绕不过去的具有名著性质的代表性作品。但是,这个名著更多考量的,恐怕是它所具备的社会政治学内涵。因为无论如何,它都是中国文学由“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转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性、转型式的作品。但是,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它的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学或者社会政治层面上了。一方面它开创了整个中国现代小说的传统,但另一方面,《狂人日记》本身又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杰出的拥有丰富审美内涵的小说。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班主任》在社会转型时期那种标志性的作用和价值,尽管它突出地体现在社会政治学内涵上。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对微信中所说的四大名著进行一番简单的自我阐释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本文的主题了。我之所以要从这条微信说起,就是为了更好地切入陕西文学。不难发现,微信中所指的四大名著,其中的三大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正好都是陕西作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小说为代表性文体的陕西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文化地理学和陕西文化地域构成的角度,将陕西的文化地理构成与三位作家的创作联系起来,进行一次相对深入的考察与分析。说到文化地理,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陕西正好被称为“三秦大地”,简称为“陕”或者“秦”。所谓的“三秦大地”,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讲,指陕西从北到南的三种不同地域:陕北、关中、陕南。三种不同的地域特征正好一一对应着本文所要讨论的三位作家:陕北—黄土高原—路遥;关中—一马平川—陈忠实;陕南—秦岭—贾平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陕西这三大不同的地理构成也对这三位作家的创作实践造成了各自不同的影响。这也正是本文为什么要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三位作家作品进行探讨的 原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