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君子豹变:我的读书笔记(2016-2018)
ISBN: 9787521205824
樊国宾,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唱片集团总经理兼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代表著作有《主体的生成》《小说摭谈》《老虎的觉后禅》等。
“我现在还活在人们所在的人间。却奔到了泽地,芦苇和泥泞死死缠住了我,我倒下了;我看到地上积了一滩筋脉中流出的血。” ——《神曲·炼狱篇》 2016年春,经历过此前两年但丁式的炼狱后,我在前往德令哈 的旅行途中又遭遇了一场来自酷烈人心的冰雹。伫立于托素湖畔的外星人遗址前,忽然想起邵洵美这个人。用黄永玉的话说,邵洵美后来像一只美艳的大蝴蝶被踩在泥泞 的地上。然而惨痛的是,即便被踩在泥泞的地上,他也要做一只蝴蝶。人在名位上,遭遇的阴邪苦痛会更多,因此更容易被来之不易 的美弱打动。恶见得多了,就不恼了,反生怜悯。这一年的读书,便在沉郁中开始有了一丝亮色。蚕化蛹时,体色为淡黄色,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 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蛹在壳内奋力地挣扎,忍受着身体无比的剧痛,不断地膨胀,壳内的液体支持着最后一丝润滑,终于壳轰然破裂。 一只稀有的海伦娜闪蝶,身上涂敷着庄严的贵族蓝,扑棱着翅膀飞了出来。 目的地:自由。 醉鬼开的车,您敢坐吗? 先讲两个故事: 去河南内乡县衙玩,见二堂上方悬挂了一块匾额,上面三个大字:“琴治堂”。 这三个字出自《吕氏春秋》中一个典故,话说山东单父有个县令叫巫马期,每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累个半死,政绩不过尔尔。另一个县令宓子贱任县令时,每天弹琴取乐,悠闲自得,却把单父治理得政通人和,秩序很好。于是后人用“鸣琴而治”来称颂他知人善任,以简驭繁,给二堂挂了块匾叫“琴治堂”。 宓子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孔子认为他尊君守礼,有孝悌之德,遵守天命,知趣高雅,精于六艺,以德服人,可以称为君子。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 卢承庆是唐高宗总章初年的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各内、外官吏的稽查考核工作。 有一位负责督运朝廷物资的官员,因途中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哲学家、教授赵汀阳思考中国和世界的随笔合集。《大唐新语: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唐朝人刘肃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体例写的书,记载了唐代名士轶事,兼及鬼神。 遭遇大风浪损失了若干粮米,卢在为他做考评时批示说:“监运损粮,考等中下。”这位官吏却表现得泰然自若,没说什么,转身告退了。卢觉得此人很有雅量,值得尊重,马上将考绩改注为:“失粮乃非力所及,考等中中。” 不料这位官吏知道此事后,仍一如上次那样沉稳,既无欢荣形诸面,亦无谦辞出诸口。卢对此特别欣赏,最后便将其考绩改为:“荣辱不惊,考等中上。” 后世评点这段史事时,大肆赞誉卢承庆宽宏忠 恕的气度,同时赞赏那位被考核官员的“荣辱不惊”。此事载于《大唐新语》之《容恕篇》。上述二人,可谓中国伦理与政治传统中典型的 的圣人“权变”实例。史上将“权变”化演至最高境界者,当推两位获得立德立功立言之全能冠军的王阳明与曾国藩。王阳明的“致中和”,意思是为人处事别走极端,才能做到方正公允合情合理。曾国藩说,西方国家一定会灭亡,因为“法网太密”,最后社会就给捆死了。 近年德国难民潮、英国退欧、美国总统选举等 问题,如果拿曾文正公的尺子去量,就是西方的法制文牍过于细密精准,反得其咎。譬如英国对欧盟的批评意见中就有法网太密的说法。 儒家则认为世事就像白云苍狗千变万化,仅仅交给法治是对付不过来的,那是懒政。 只有让圣人去管事,去裁决,有经有权,随时权变,才治得了天下、管得好苍生。 中国人最倡导“中庸”,实践中却处处矫枉过正。于是在“圣人”理想的教化下,历朝历代“清官崇拜”绵绵不绝。 问题出来了:像海瑞这类清官,你不能说他没有“大德”,内外兼修,表里如一,浑身上下都笼罩着光环。可是遇到现实俗务时,此类清流毫无“致中和”的智慧,在官场上处处电光石火,军国大事如果最后听他们的,那铁定死了都来不及骂一声“坑爹”,比如崇祯轻信袁崇焕,光绪盲从翁师傅。 而曾国藩能最终成就内圣外王之大业,与他 “和光同尘”“允执厥中”、深沉稳健的性格修为直接相关。不硬来,善于与不合理的现状妥协。以慷慨之心做公正之事的同时,也是善于调和鼎鼐、燮理阴阳的高手,不露声色,一切搞定,这种境界叫“垂拱”。 “君子豹变”是说,一个读书人(知识分子)从懵懂到朗润,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弱到壮伟,从无聊到丰盈,逐渐成为一个温润如玉品质贵重的人。必须豹变!因为日常生活与大江大河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