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2.90
折扣购买: 如何看懂宝贝的画(用艺术陪伴孩子成长)(精)
ISBN: 9787521711899
美术教学和心理咨询硕士,艺术和博物馆教育专家。 古根海姆博物馆儿童项目主管,辛辛那提儿童博物馆创始人,伍斯特公立中学K12艺术总监。 多年来在美国、欧洲和拉丁美洲,实践儿童艺术教育项目,普及儿童心理和艺术教育之间的联系。 她精进于绘画解读儿童心理,擅长帮助家长通过艺术的形式和方法与孩子沟通。
孩子为什么画画? 每个孩子生来都渴望创作。无须任何鼓励,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写写画画。父母和照顾孩子的人可以通过为他们提供适龄的绘画或写作工具和便于活动的场地(倾向于成年人能够照看到的地方)的方式,鼓励孩子进行创作。 小朋友第一次在纸上画出记号的时候会感到高兴,这种感觉与他们走出第一步、说出第一句话的骄傲和满足感类似,哪怕他们能使用的词汇非常有限,也并不影响这种感受。有一些孩子长到18 个月左右,就可以涂涂画画,此时的他们不断成长,身体会持续发育,多种能力。 第一章 为什么画画? 和技能都会发展起来,包括体格生长、运动能力、语言沟通、社交情绪、思考学习(认知)等方面。对于大多数孩 子来说,绘画是一场冒险、一种学习体验,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情绪的方法。等他们再长大一 些,绘画就可以帮助他们梳理和理解周遭的世界,弄清楚自己的感受。他们可以尝试形成自己的符号和想法,并通 过视觉化手段表把它们现出来。布里坦曾说过:“美术活动不仅能够反映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能反作用于孩子的内 心世界。” 幼儿通过感官和肢体活动来感知和理解环境。艺术,尤其是绘画,可以让儿童运用和提升自己的感觉体验,探索和理解周遭事物。对孩子而言,不仅绘画时的肢体移动能让他们感觉良好,哪怕只是拿起诸如画笔、荧光笔或纹理画纸这样的美术工具,也会让他们心情舒畅。 特别是对那些受词汇量限制的小朋友来说,绘画是一种通用语言,能够有效地帮他们表达和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获得的知识、想法和感觉。让孩子开发他们的视觉语言,能够让他们实现语言学层面的成长,从而掌握日后在阅读和写作中需要的一些技能。随着孩子不断写写画画,他们会意识到,绘制的符号能够映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孩子就会告诉别人,自己画的一些圆形图案—这是所有小朋友都能绘制的基础图案—代表了“妈妈”“ 爸爸”“ 抱抱小猫咪”,以及所有他们希望的事物。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他们画的标记会变成眼睛,画的头会变成整张脸,画的那些从圆圈里伸出来的枝丫似的线条会变成胳膊和腿。对孩子来说,基础的圆形图案非常有用,它能代表孩子想要表达的一切内容。而且,孩子还可以随时根据心情,改变这些圆形的含义。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有吸引力并且会让他们开心的活动,他们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知识,调整观察事物的角度,获得全新的体验。绘画是一种思想语言,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发生改变,综合呈现出他们的感受、观点、欲望和情绪等。绘画让他们的观点变得 具象,为他们提供积极性格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关心孩子的人提供一扇了解孩子自我认知的窗口。通过让孩子在画画时学习怎样处理各种关系,绘画可以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这些能力会在日后为孩子们服务。 理解孩子的成长 在罗恩菲德的核心概念里,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 绘画是孩子当下创作时全部身心的表达。“每一幅画都能够反映孩子的感受、智力水平、身体发育状况、感知力、创造力、审美,甚至是每个孩子(当下)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孩子不断成长和变化,他们的绘画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孩子绘画作品的成长与改变,也反映了他们的成长过程。 绘画能够为情绪成长提供机会。首先,绘画能够帮助孩子表达他们对于某个人、某件事的感受;其次,绘画让孩子拥有了改变他们感知和表达事物的方式。 第一章 为什么画画? 绘画还可以让孩子理解事物,并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绘画可以帮助孩子直面他们的恐惧,并且孩子可以通过画下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变得平静,展现出他们的爱与幸福感—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很难找到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感受。孩子在作品中反映 出来的特点,直接与他们个人的情感强度相关。当孩子投入到自己作品的创作中时,他们的参与度会为情绪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有意思的是,荣格派心理学家格雷格·弗尔特(Greg Furth)认为,儿童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有时候会部分重叠,绘画能够帮助孩子通过创作和游戏从现实生活里“逃离”出来。 如何从涂鸦里读懂孩子的心事? 如何将艺术表达发展阶段,与孩子的成长相连?…… 通晓1张画如何带动孩子的5维成长, 在2~12岁培养浸润孩子一生的艺术气质。 这是送给家长一把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解锁孩子身体、智力、情感发育,审美、社交、情感能力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