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眼所望处

这人眼所望处
作者: 黄孝阳
出版社: 安徽教育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这人眼所望处
ISBN: 9787533684426

作者简介

黄孝阳,1974年生,江西抚州人,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副编审。著有长篇小说《旅人书》《乱世》《人间世》《遗失在光阴之外》《时代三部曲》等,小说集《是谁杀死了我》,文学理论集《这人眼所望处》等。获第三届、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中国好编辑”,“中国书业**策划人”等。多部作品入选各种年度排行榜及年度选本。

内容简介

我对天空的感觉——量子文学观 传统文学观,讲的是“写什么”与“怎么写”。 其框架基本上是以牛顿等物理学家为代表所构建的经 典物理大厦。我在《我对小说的一些看法》《小说笔 记》等文论中作过一些陈述。它们并非我的发现,而 是写作者们谙熟的常识。我不过是用了一些比较好看 的手法进行归纳和分析。 物理,格物致知,研究宇宙万物内部结构、相互 作用等。物,物质的结构、性质;理,物质的运动、 变化规律。它从物出发,讲究观察与实证。它是此岸 。文学是彼岸,是梦,承载祝祭。人们以梦为马,在 时间的荒涯中想象宇宙的尽头。人从哪里来?是谁? 在这里干什么?文学从心灵出发,帮助我们理解人、 宇宙以及人与宇宙的关系。在这些*基本、*永恒的 问题上,文学与物理相通。这些也还是常识。物理学 是发展着的。17世纪以前,是经验物理的萌芽时期。 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以经典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 理学、经典电磁场理论为支柱的经典物理的辉煌殿堂 在大地上出现。这是一幢庄严雄伟的建筑物。人们相 信“物理学已经终结,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集大 成的体系来解决,而不会再有任何真正激动人心的发 现了”。那时的人们,认为自己就要掌握上帝造物的 奥秘。到20世纪初,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横空出世。这 场由“两朵乌云”带来的暴雨**改变了我们对世界 的看法。文学亦不例外。它也是这样一棵不断生长着 的树。我们来到树上,看见天空。 一 为什么要提量子文学?经典物理主要研究“低速 宏观”的物理现象,若所研究的对象接近光速又或违 背宏观,其理论基本都不成立。所谓“低速宏观”— —也就是时间与空间在人们*常生活经验中所呈现出 的为肉眼所感知的现象。传统小说大抵是在这个范畴 中起承转合的。“剃头匠李大碗儿来到龙凤镇的第三 个年头,一个叫英儿的白脸**在村庄后的大水渠边 ,生下他的第二个男孩。”时间、空间、人物、职业 、可能要发生的故事,在这句话里,都得到了确认与 暗示。这里的时空概念是人们共有的、**的、不可 替代的。时间与空间是任何一部小说都要面对的问题 。现代小说对时间的处理**复杂,比如普鲁斯特的 《追忆似水年华》,作者用数十页文字书写他在*上 辗转反侧,读者通常需用**时间才看完他的几分钟 ,这是时间的膨胀,是对空间的微观。显然,它就不 适用于“低速宏观”下的那套传统文学的话语体系, 否则结论一定荒谬。 欧兰多夫出版社的主编给普鲁斯特写了一封退稿 信:“乖乖,我从颈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经死掉了 ,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么会需要用 30页的篇幅来描写他人睡之前如何在*上辗转反侧。 ”普鲁斯特本人对在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大师手里 登峰造极的现实主义文学不屑,称他们的作品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