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96
折扣购买: 梅花易数(大字本)
ISBN: 9787510888205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据《周易·系辞传》云,远古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同时又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生长状况,近取之于身,远取之于外物,于是做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卦由—和––两种符号组成,—代表阳性的事物,称作阳爻;――代表阴性的事物,称作阴爻。在《易经》中,阳爻有专用名称,叫作“九”;阴爻也有专用名称,叫“六”。八卦的每一卦都由三爻组成。 八卦中,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两个符号代表了时间、空间、宇宙;离卦代表太阳,坎卦代表月亮,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高山、陆地,兑卦代表水(海洋、河流、沼泽)。古人认为,宇宙就由这八个大的自然现象组成,它们包罗了一切事物。 关于八卦的具体方位,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伏羲八卦,一种是文王八卦。伏羲八卦,又称为“先天八卦”。其方位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即为先天数。 五行生克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所谓“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古人视之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依其性质与这五种基本元素相比拟而进行归类。 “行”意味着运动、作用、循环,正是这五种各具特性的基本元素不断运动和作用,才形成了宇宙万物的生长与消亡。 古人总结出一套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五行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为木能燃火,故木生火;取火能焚万物成为土,故火生土;金属取于土石之中,故土生金;金属器皿可盛水,故金生水;草木得水而生长,故水生木。 五行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因为木能阻土流失,故木克土;土能阻水流动,故土克水;火遇水而灭,故水克火;金遇火而变,故火克金;木遇刀斧而被破伐,故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实际上是指自然界某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起着促进、滋生,或者起着制约、压抑的作用与反作用,正是有了相生、相克的两面,世间万物才能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与协调。 五行的生克原理被包括占卜在内的古代各种术数运用,将人的命运赋予五种物质的自然属性,以五行生克原理来判断人生的吉凶规律。 八宫所属五行 乾 兑——金 坤 艮——土 震 巽——木 坎——水 离——火 在五行学说的统摄下,自然界中的空间方位可划为五方:木居东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 关于五行和五方、四季的关系,古人是这么解释的:木本向阳而生,它在春季阳气始生时开始生长。东方正是日出之处,所以木放在东方。火的本性是炎热,夏季炎热,而南方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和方位,所以火放在南方。金的本性是清凉肃杀,秋季树木落叶不再生长,而西方是太阳落山的方位,太阳落山前后阳气衰落,气候清凉,所以金放在西方。水的本性是澄澈寒冷,冬季气候寒冷,我国北方气候也是寒冷,所以把水放在北方。土的本性厚实适中,有利于万物生长,中央地处四方之中,所以土放在中央。 按照后天八卦方位图,位于四正的震、离、兑、坎四卦分别为东、南、西、北,即分别为木、火、金、水。那么,属于四隅的乾、坤、巽、艮如何分配呢?坤象地,艮象山,五行属土;乾有刚健之性,五行属金;巽为阴卦,性柔,与草木相似,五行属木。概括起来,八卦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就便如上所呈。 卦气旺 震、巽木,旺于春。离火,旺于夏。乾、兑金,旺于秋。坎水,旺于冬。坤、艮土,旺于辰戌丑未月。 卦气衰 春坤、艮。夏乾、兑。秋震、巽。冬离。辰戌丑未坎。 卦气说源自汉代易学思想,主要是借爻象的变化推测气候的变化,进而推断人事的吉凶。所谓卦气,是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并以此解释一年节气的变化。具体来说,主要以坎、震、离、兑为四正卦,主一年四季,即坎主冬,震主春,离主夏,兑主秋。这四正卦又分别主管二十四节气中的六个节气,从冬至到惊蛰为坎卦用事,春分到芒种为震卦用事,夏至到白露为离卦用事,秋分到大雪为兑卦。又一卦六爻,正好每爻主管一个节气。 除了这四正卦,其余六十卦分配于十二月之中,每月五卦,每卦主管六日七分,并配入七十二候。自十一月冬至初候开始,中孚卦用事,为一年节气变化的开始。到次年十一月大雪末候,颐卦用事,为一年节气变化之终。 十天干 甲乙东方木 丙丁南方火 戊己中央土 庚辛西方金 壬癸北方水 十二地支 子水鼠 丑土牛 寅木虎 卯木兔 辰土龙 巳火蛇 午火马 未土羊 申金猴 酉金鸡 戌土犬 亥水猪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古人用以记录年、月、日、时的一种专门符号,主要用于古代历法中。干支,又作“干枝”,古人将其比作树干与树枝的关系,干强枝弱,以干为主。在占卜术法的运用中,准确而又熟练地掌握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基本功。 天干有十位,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人认为,这十天干包含有万物荣枯盛衰之象。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有十二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象意与十天干大体相同,也表示植物从生长到衰凋的轮回。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本书以故宫珍本为底本,再参校各家的本子,删繁就简而成书。校对精良,质量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