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必读诗词237首(全2册)

中小学生必读诗词237首(全2册)
作者: 莫砺锋|责编:董舸
出版社: 花山文艺
原售价: 96.00
折扣价: 60.48
折扣购买: 中小学生必读诗词237首(全2册)
ISBN: 9787551165792

作者简介

" 莫砺锋,1949年出生,江苏无锡人。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内地shou位文学博士。 现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兼任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学、中国文学史、宋代理学与文学,著有《莫砺锋讲唐诗课》(荣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奖)等。 "

内容简介

" 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其首句是“采薇采薇”,意即在途中采集野菜充饥,故题作“采薇”。全诗共四十八句,分为六章,每章八句,这里选的是最后一章。 全诗的主题是征夫戍边,大约产生于西周后期。周王朝的百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经常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猃狁是其中危害最烈的一支。为了抵御猃狁的侵扰,周王朝经常征调军队防守边疆。本诗假托一位戍边归来的征夫的口吻,诉说在边地作战以及长途跋涉的种种艰辛,并抒写返乡途中的种种感受。这位士卒深明大义,他知道自己远赴边疆、保家卫国的必要性。首章中说:“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意思是自己有家难归、居无定所,都是由于猃狁侵扰,所以并不抱怨国家。然而他毕竟遭受了许多艰难危险,又在边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今终于得以还乡,心中百感交集。此章描写征夫在返乡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内心的哀思。征夫于春天被征赴边,离乡时道路两旁杨柳依依。如今返乡,只见一片雨雪霏霏。前一幅画面保存在征夫心中,后一幅画面出现在他眼前。景物的转变意味着时光的变迁,也包含着征夫这大半年来的种种遭遇。个人生命的悄然流逝,与父母妻儿的长期分离,亲冒锋镝的艰难危险,以及军中不公等引起的委屈情绪,凡此种种,尽在不言之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东晋人谢玄认为是整部《诗经》中“最佳”之句,清人刘熙载则评曰:“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这四句诗既有鲜明亮丽的景象画面,又有深沉丰厚的情感内蕴,堪称本章乃至全诗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余下的四句正面叙说征夫归乡之艰辛:归途漫长(朱熹释“迟迟”为“长远”,可取),又饥渴交加体力不支,跋涉多日仍未到家。征夫内心悲伤,本有千言万语要向人倾诉,可是途中的行人无人知晓,他只好暗自伤心。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采薇》全篇的主题是“征夫戍边”,十分明确。此章与全诗的主题配合得非常密切,但它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凡是离乡远行、思家心切的人,都能从中获得深切的共鸣。 思考题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论“昔我往矣”等四句诗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意即《采薇》卒章中用“杨柳依依”之景写离乡之哀,以“雨雪霏霏”之景写返乡之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 ◆中小学古诗词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就是重视古诗词教育。 ◆作者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专业资历 《百家讲坛》主讲人、参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好书奖”获得者——莫砺锋写给中小学生的中华诗词小课。 ◆与新编教材严格比对、无缝衔接 完整收录1—12年级诗词——不止“古代”(包含近现代诗词),不止“必背”(包括课本里所有必读诗词);重梳诗词历史脉络(以诗词创作年代为序)。同步课本更详尽,先人一步更轻松!为课堂准备的诗词读本,影响孩子一生的诵读经典! ◆新版本、新特色、新优势 除诗词专业赏析外,增设1.思考题:思考诗词的意义,由浅入深启发心智。2.延伸阅读:列举与本篇诗词同属一类的诗词,对比阅读,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