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忧郁(精)/波德莱尔作品

巴黎的忧郁(精)/波德莱尔作品
作者: (法)夏尔·波德莱尔|译者:郭宏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1.40
折扣购买: 巴黎的忧郁(精)/波德莱尔作品
ISBN: 9787100158374

作者简介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19世纪著名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美国诗人艾略特称他是“所有诗人的楷模”; ◎英国诗人兰波认为他是“慧眼者,诗人之王”和“真正的上帝”;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中国剧作家田汉更表示,“欲为大乘的艺术家,诚不可不借波陀雷尔(波德莱尔)的魔恶之剑,一斩心中执着”。 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方向为法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人造天堂》、《加缪文集》(三卷本,其中包括《局外人》、《堕落》)、《批评意识》、《反现代派》等多种著作,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著作有《论〈恶之花〉》、《论波德莱尔》、《从阅读到批评》、《从蒙田到加缪》、《第十位缪斯》、《阳光与阴影的交织》等。

内容简介

哪一位是真的? 我认识一位叫贝内蒂克塔的姑娘,她使周围的气氛充满理想,她的眼睛闪烁着对于伟大、美、光荣和一切使人相信不朽的东西的欲望。 但是,这神奇的姑娘太美了,活不了多久;因为我认识她之后不几天她就死了,是我亲手把她埋葬的,那一天春光摇动着香炉,一直到墓地里。是我亲手把她埋葬的,紧紧地关在一个不朽的香木棺材里,就像一个印度宝盒。 当我的眼睛盯着宝贝消失的地方时,我突然看见一个小人儿,特别像死者,她歇斯底里地、古怪地拼命踏着新土,一边大笑着说:“我才是真正的贝内蒂克塔!我才是声名狼藉的下流女人!为了惩罚你的疯狂和盲目,不管怎么样你都得爱我!” 但是我气急了,回答道:“不!不!不!”为了加强我的拒绝,我拼命地跺脚,以致我的腿在新坟里陷到了膝盖,可能要永远地陷入理想的沟壑,像一只跌进陷阱的狼。 港口 对于一颗倦于生活的斗争的灵魂来说,港口是一个迷人的居所。天之广阔,云之变动不居的结构,海之变幻不定的色彩,航标灯之明灭,这一切都是一个棱镜,特别适合愉悦眼睛,并使之永不厌倦。修长的船身,复杂的帆索,浪使之和谐地摇晃,在人心里保持着节奏和美的兴趣。尤其是,对一个既没有好奇心又没有野心的人来说,躺在平台上或俯在防波堤上观望那些人东奔西走,真有一种神秘而高贵的乐趣,有的走了,有的回来了,他们还有力量去渴望,还想旅行或发财。 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是“一种诗意散文的奇迹”,“足以适应灵魂的动荡、梦幻和意识的惊跳”。 19世纪文学经典之作《巴黎的忧郁》,是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对散文诗这一在当时还尚未成为独立文体的新的文学形式的尝试与完善。 波德莱尔自己则这样评价《巴黎的忧郁》: “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辛辣。” 从巴黎街景到中国故事,从街头老妇到喜剧演员,我们能看到现实的世俗与丑恶、听到波德莱尔真诚的心声; 无论是诗意地流动着的文字,还是字里行间直率的讽刺,我们能感受到波德莱尔最幽微的思绪和他对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