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清朝大崩溃
ISBN: 9787559431486
十二月的塞外已进入寒冬季节。朔风凛冽,万里荒漠 ,一片萧瑟。就在这样的天气里,从远离北京八百多里的 喀喇城传来了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死讯。这个消息来得十 分突然,自然引起种种猜测。据事后对外公布的消息说, 摄政王狩猎时从马上摔下来,伤了膝盖,因为处置不当, 抹以凉膏,导致病情恶化。但这种说法似乎很难让人相信 。 喀喇城即今天的河北滦县。多尔衮病逝的时间是在清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夜间,时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由于常年征战,年逾三十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史 料记载,他患有风疾、痰疾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不过, 就在他离世的当年,身体尚健,起码表面上是如此。因为 正月他还纳肃王之妻;五月,至连山迎朝鲜国之女成婚; 虽然下半年生了一场大病,险些不起,但到十一月下旬, 病情已有好转,此后他专程前往古北口外狩猎解闷儿,没 想到十几天后便传出了死讯。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是对大清王 朝的建立有大功的人。用清史大家孟森先生的话说,“清 入关创业,为多尔衮一手所为”,并说“其功高不干帝位 ,为自古史册所仅见”。——评价之高,实不多见。 不过,如同众多历史人物一样,对于多尔衮有说好的 ,也有说坏的。虽然他定鼎北京,统一中原,厥功至伟, 但他入关之初,推行三大弊政,对汉人的镇压也极为残酷 ,光一个“剃发令”就不知多少人头落地。可是,尽管负 面的评价不少,但他的功绩谁也否定不了。大清的前身是 后金汗国。它是由大清鼻祖努尔哈赤亲手开创。之后,皇 太极继位,改女真为满洲,定国号为大清,两征朝鲜,三 征蒙古,功劳也有目共睹。然而,真正率兵进关,入主中 原,摄政七年,奠定了清帝国三百年基业的却是多尔衮。 纵观顺治朝十八年,前七年的朝政几乎是由多尔衮一 人说了算。他不是皇帝,胜似皇帝,而他的悲哀也正在这 里。因为权力再大,毕竟不是皇帝。帝与臣,一字之差, 却差之十万八千里。其实,多尔衮本来是有机会当皇帝的 。不仅有,而且还不止一次,但都阴差阳错,失之交臂, 这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多尔衮的父亲、大清的 开创者努尔哈赤死于沈阳以南的瑗鸡堡,终年六十八岁。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有多种说法。最流行的说法是死于炮 伤。自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动对明的战争以 来,短短几年便横扫辽东,直逼山海关。明军望风披靡, 溃不成军。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小小的宁远城却成了 努尔哈赤的伤心之地。 宁远,即今天的辽宁兴城,距沈阳约三百里。当时驻 守宁远的是宁前道参政袁崇焕,他手上的兵力满打满算不 过区区两万,面对努尔哈赤二十万大军,这几乎是一个绝 望的抵抗。没有人认为他能守住宁远,包括他的上司高第 (时任兵部尚书)在内。他下令袁崇焕撤回关内,不要做 无谓的牺牲,但袁崇焕义无反顾,决心以死相拼。他说: “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意思是说,我是宁前道参政 ,与宁远共存亡是我的职责。我哪儿也不会去,我在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