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为什么这么美

汉字为什么这么美
作者: 李守奎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汉字为什么这么美
ISBN: 97875695077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说汉字 汉字有其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陈寅 恪先生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 一部文化史。”陈先生学问大、境界高,对解释汉字的要 求也高。距离陈先生说这话又过去八十年了,解释汉字文 化的书没少出,但并没有形成一部部的文化史。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有一段文化热,好像不冠以“文化”就没了文化 ,“汉字文化”也应运而生。汉字被文化了以后,距离汉 字本体越来越远,一字一部的文化史没见到,肆意的解读 满世界飞。对于严谨的学者来说,许多汉字在文字学上连 释读和构形还没解释清楚,哪敢奢谈文化史!对于不需证 据就可演绎出高论的“大师”们来说,似乎距离“文化史 ”又远了一点儿。于是汉字文化陷入尴尬境地:懂汉字的 人慎谈文化,讲文化的人不怎么研究汉字。我一直在想如 何使精深的汉字研究走出汉字研究圈,成为公众的兴趣。 公众有兴趣吗?当然有!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我 就见到好多事例,这里暂且打住。讲汉字不能离开学术, “去学术化”的结果是真没了文化,但太学术就远离了广 大的读者,不适合在《美文》上刊发了,如何拿捏分寸, 着实不易。我在这里斗胆说汉字文化,先定下个基本的调 子:说汉字尽量切实,不说空话;谈文化力争平实,少说 大话。希望能把汉字的精妙构思与文化内涵说得靠点儿谱 。虽然没有那么多骇世惊俗的发覆解谜,妙趣横生,但万 万不敢信口雌黄,误导好学。至于陈寅恪先生所说的“文 化史”,能力不及,暂且搁置。 既然是汉字文化专栏,就先试着说一说“汉”字,设 几个问题作答。 一问:“漠”字凭什么简化为“汉”字? “汉”是个简化字,简化字表硬生生把一个十一笔画 的“莫”旁简化成两笔的“又”。为什么选择“又”来代 替“莫”呢?一来是习惯,简化字习惯用“又”做记号, 例如邓、观、权、鸡等,原来和“又”也没有一点儿关系 。二来是与已有的文字不发生冲突,简化字之前,从古及 今的汉字中没有“汉”这个字。汉字偏旁大都具有表意或 表音等功能,例如“鸡”字中的“鸟”旁就表明鸡属于鸟 类,“又”旁没有类似的功能,只有区别功能,我们称之 为“记号”。繁体“漠”字右面的偏旁是个什么?要想说 清楚十分麻烦,文化太厚重、太晦涩,一般读者也就没有 兴趣了。这个偏旁在繁体字、小篆和西周金文中各不相同 ,学者们还在争论,学术问题一言难尽。遇到这种问题, 我们暂且绕着道走。一来有些事情说不清,二来有些事情 在一定的场合没必要都说清。真想了解“莫”的详情,可 参阅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这里,我们对这个十分复 杂的问题就“简言之”:如果追根溯源,这个偏旁最早是 有表音功能的,但星移斗转,字形有变,字音也有变,“ 莫”很早就表示不了什么了。看看《说文》的相关解释就 知道汉代研究汉字的学者对此已经不甚了了,“莫”早就 是一个记号了。从记号这个角度说,把它简化为“又”没 什么不是。反正它们的功能一样,何必写得那么复杂。这 也是简化字的合理之处。 二问:说完了“汉”字中的又旁,水旁还有什么好说 的吗? 剩下的这个三点水大有“文化”可说,也是常识,大 家了解一下也算不得刻意求深。汉字为什么叫“汉字”? 因为使用此文字的主体是汉人。汉人为什么叫“汉人”? 因为历史上有个国力强大、影响深远的朝代叫“汉朝”。 历史上汉人与胡人相对应,胡人称汉朝域内的人为汉人, 汉人称北方游牧民族为胡人。汉朝为什么叫“汉朝”?这 得从刘邦建汉说起。秦末项羽、刘邦诸英豪纷纷叛秦,秦 灭,项羽主导瓜分胜利果实,分封诸侯。刘邦灭秦有功, 但有野心。项羽在鸿门宴上虽然没忍心杀他,但戒心还是 有的,给他一块交通不便的穷地儿,省得出来闹事,这就 是秦岭以南的汉中。汉中是秦故郡,汉水中上游流经其地 ,所以地名中就有个“汉”。刘邦据汉中立国,故国号日 “汉”。“汉”字很古老,西周早期铜器中已经见到它的 踪影了,而且是确指汉水。 语言学家之所以把汉字称作表意字,是因为字形与所 记录的语义之间有联系,这种联系可能隐晦曲折,但深入 其中,别有趣味。 字为什么叫“字”?也不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因为牵 涉问题多且大,留待以后再说,我们这里只需记住秦汉以 前汉字称“文”,大约从秦朝开始,“字”就可以指称汉 字了。 三问:“字”前何时加了“汉”?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