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格致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4.70
折扣购买: 战争之波:现代世界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形成与族群排斥
ISBN: 9787543234987
安德烈亚斯·威默(Andreas Wimmer),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和政治哲学教授。曾任教于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
本书试图解释政治世界中的重大转变:从以多族群的帝国、王朝王国、部落联盟与城市国家为代表组成的世界;转变为由以民族名义统治的并且在联合国大会上适当地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组成的世界;从地方化的政治认同转变为对大规模族群或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些共同体通常包含数百万甚至数千万成员;从以征服、继承与抗拒沉重税负为形式的战争转变为以主权国家、族群自治为名以及类似名义的战争。 那么这些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既有的研究通常聚焦西欧及其之外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型的领土国家。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闻名遐迩的论断“战争制造国家,国家发动战争”便是对16世纪到18世纪之间绝对主义国家兴起的描述。与之相比,本书将这一故事从早期现代带人当下,从西欧带向全世界。本书并非像蒂利和他的继承者们那样关注主权领土国家的发展,而是关注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够成为民族国家,以及这种正在合法化的政治权力的特殊类型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这表明从王朝或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型既是在之前几个世纪推动早期现代国家形成的战争很久以后形成新一波战争的原因,同时也是其结果。这一新的战争之波,受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推动,向世界各地涌动,从19世纪早期席卷拉丁美洲开始,最终在20世纪末到达苏联。 简而言之,本书的观点将沿着下文的线索展开。作为一种新的合法性原则,民族主义形成于蒂利笔下制造战争的西方国家。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化和军事动员能力推动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达成新的契约:统治者通过给予被统治者政治参与途径和公共物品来换取大部分被统治者的税款和军事支持。国家是一个具有政治忠诚和共享身份的大家庭,这一理念提供了能反映并且能证成这一新型契约的意识形态框架。这意味着精英和民众应该彼此认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应该来自同一族群。 这一新的契约使得第一波兴起的大不列颠、美国与法国等国家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比传统的王朝王国或陆权帝国更强大,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向人民提供了更有利的交换关系,因此被认为更具合法性。全世界雄心勃勃的政治领导人都采用了这种新的国家形态,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也能治理类似的强大国家。结果便是这些民族主义者在权力构型有利于他们并且允许他们推翻或者逐渐改变旧制度的地方建立了新的民族国家,由此导致过去200年间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 从帝国、王朝或神权统治转向民族国家这一政治权力合法化的原则是导致现代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首先,民族主义者将帝国内部存在的族群等级问题视为对“本族人需由本族人统治”(like-over-like)这一原则的公然践踏,进而诉诸武力来为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战。其次,新建立的民族国家之间会因族群混居的领土或者遭受异族统治命运的跨境同胞而发起战争。最后,当政治精英统治下的新兴民族国家将其他族群排除在通过自治可以获得的政治利益或者象征性利益之外时,内战就会爆发。在缺乏制度化能力和组织基础以完成国家建设,并向大部分民众而不是只向统治精英所属族群提供政治参与途径和公共物品的国家中,这样的族群政治排斥和冲突尤为明显。 由此,民族主义激起了究竟谁该统治谁的血腥残酷、世代相传的斗争。它一直持续到通过边界变动、驱逐、族群清洗、同化、国家建设或者政治适应以及在不同族群精英之间进行权力分享来实现类似的原则。在接下来将要介绍的全球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计算出当民族主义在一片政治领域扎根后,战争发生的概率将超过两倍,并且这一概率在民族国家建立之后,依然很高。 ?本书基于比较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国际关系的文献,将社会学和政治学中的关系结构主义、合法性的制度主义以及权力构型路径相结合,展开了对民族主义与战争之间的关系的精彩论述。 ?开拓全新分析路径,为保证数据连续性,基于“领土”而非“国家”重新建立数据库,详细拆解战争爆发与各项可能的原因之间的关联。 ?中外众多政治学者、社会学者推荐,安德烈亚斯·威默关于国家建构的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