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398.00
折扣价: 270.70
折扣购买: 骨髓病理学(原书第5版)
ISBN: 9787504696861
梅开勇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病理科教学基地主任。先后师从国内知名病理学家林汉良教授、知名华人病理学家 Dengfeng Cao(曹登峰)和国际知名病理学家 John K.C.Chan(陈国璋),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及研究工作 20 余年,擅长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头颈肿瘤及女性生殖道肿瘤等疑难病理诊断。主持承担广东省卫生厅基金项目 4 项,广州市科技局项目 1 项,广州市卫生局基金项目 4 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技厅、中医局药及市卫生局基金项目多项,参编专著 3 部,主译专著 5 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6 篇。 刘恩彬 副主任医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形态室主任。从事血液病理诊断工作 20 余年,擅长血液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参编血液病理学专著多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
第 1 章? 正常骨髓 一、骨髓的分布 人体离开母体后,造血系统正常局限于骨髓内,它占据骨组织内的间隙。了解正常的骨骼结构对于观察骨髓标本是必要的。骨骼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是一层坚固的致密骨,髓质是蜂窝状的松质骨,其间隙形成髓腔并含有骨髓。骨髓分为含有造血细胞的红骨髓和以脂肪组织为主的黄骨髓。红骨髓的分布与年龄有关。在新生儿中,几乎整个骨髓腔都被增殖的造血细胞所占据,即使在指骨上也会发生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向心性收缩,取而代之的是黄骨髓。在成年早期,红骨髓主要局限于颅骨、椎骨、肋骨、锁骨、胸骨、骨盆,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上半部;不过,红骨髓的分布在个体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 [1]。当需要造血时,骨髓腔会被膨胀的造血组织所占据。 二、骨髓的构成 (一)骨 骨皮质和髓质在功能和组织上都不同。骨骼可以按两种方式分类。根据大体外观将其分 类为:①仅具有肉眼不可见的小间隙的致密骨;②具有大的、容易看到间隙的松质(或小 梁)骨。在组织学上骨也可以根据是否有结构良好的骨组织而分为:①中央管被由平行纤维束组成的同心圆结构所包围而形成的板层骨(图 1-1);②骨的纤维杂乱无章地成束形成的编织骨或骨松质(图 1-2)。 骨皮质是一层坚实的致密骨,赋予了骨骼力量。它主要由板层骨组成,但也含有一些编 织骨。皮质的板层骨由排列整齐的骨单位或填充骨单位间的有角的层状骨组成,在长骨中也有内、外板层骨。从皮质向内延伸的是一个相互吻合的小梁网,它分隔了髓腔(图 1-3)。髓质骨是小梁骨或松质骨,它也含有板层骨,但其结构不如皮质高度组织化。大部分皮质骨由骨膜覆盖在外表面,骨膜由外层纤维层和内层成骨层组成。在骨骼的关节面,年轻人中更多表现为骨与软骨融合,而不是被骨膜覆盖。骨小梁和皮质内表面衬覆骨内膜细胞,这些细胞大多为扁平状,组织学上不易见,但也有一些活跃的成骨细胞和偶见的破骨细胞,这两种细胞在儿童中更多见。骨细胞存在于骨小梁和皮质骨的骨陷窝中。虽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都位于骨小梁表面,但它们来自不同的干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和基质成纤维细胞来源于相同的干细胞。而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由单核细胞系的细胞融合而成。 骨祖细胞是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干细胞,是扁平、梭形的细胞,根据微环境因素,分化为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合成骨基质中的糖胺聚糖,以及包埋于基质中的胶原纤维,从而形成骨样组织或非钙化骨;随后发生矿化,骨骼不断地重塑。在成人中,骨骼的重塑主要在骨皮质下。成骨细胞将一层新骨增加到骨小梁上(并列),而破骨细胞重吸收骨的其他区域;骨小梁表面的 25% 被类骨质覆盖。正在吸收骨的破骨细胞位于 Howship 陷窝的凹陷中,这是由吸收过程产生的。而成骨细胞则成行地出现在骨小梁的表面或类骨质的表面。随着新骨的形成,成骨细胞被包裹在骨中,并转化为骨细胞。取代类骨质的骨是编织骨,在某些情况下,编织骨被改造成板层骨。使用偏振光显微镜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两者之间的区别。板层骨的组织结构是在连续的板层中,平行的纤维束在不同的方向上排列,当在偏振光下观察时,会产生交替的浅层和暗层。这种结构在 Giemsa 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的切片上也很容易看到。 来自儿童的环钻活检标本可能含有骨和软骨,并且可以观察到软骨内骨发生(图 1-4 和 图 1-5)。可见到由静息软骨向增生肥大软骨的过渡,随后为钙化的软骨区、侵入的血管和骨。成人环钻活检标本中也可以看到成熟的软骨(图 1-6)。 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从正常骨髓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在骨髓活检中的应用到各种常见、少见、罕见疾病均有详尽描写,可为病理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