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8.80
折扣购买: 清代戏曲考论
ISBN: 9787104047841
王汉民(1964-),湖南新宁人。文学博士。现为温州大学特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版《八仙与中国文化》《道教神仙戏曲研究》《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清代戏曲史编年》等著作。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作家作品众多。傅惜华、庄一拂、陆萼庭、张增 元、邓长风等对明清戏曲作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订。因明清文献史料 浩繁,新的戏曲作家作品史料时有发现。这里把本人检阅明清诗文集、地方 志等文献史料所得曲家曲目资料略加考辨,供研究者参考。 一、赵瑜《紫霞楼》《熊罴梦》《秦淮雪》 赵瑜,字瑾叔,诸生,钱塘(今杭州)人,中年自号绣衲头陀。庄一拂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一、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 据《清波小志》注释著录赵瑜《青霞锦》《翠微楼》二剧。清姚礼的《郭西 小志》有“赵瑾叔”小传: 钱唐赵瑾叔,名瑜,入籍武康,为诸生,高才博学。能诗文, 嗜音律,尤长乐府。居铁冶岭,与洪稗畦齐名。撰有《熊罴梦》 《秦淮雪》《青霞锦》《翠微楼》传奇数种。江村高士奇尝聘居燕邸。 与稗畦同撰词曲。中年归隐西泠,筑书室于枫岭之半。喜为释氏 装,故有绣衲头陀之号。寿至七十余,卧病。值岁暮,一日谓老妻 曰:“吾今夕逝矣。”妻曰:“门外风大,不可去。”瑜曰:“诺。”越 a 本文与崔淑晓同学合作完成。 数日,岁除风止,乃命纸笔作小诗数首,放笔而逝。生平著作藏于 家。子友桂,字六长,五十余始得青衿,亦贫老而死。a 《郭西小志》著录了赵瑜的《熊罴梦》《秦淮雪》《青霞锦》《翠微楼》, 其中《熊罴梦》《秦淮雪》未见前人著录。 另外,朱彭《西湖遗事诗》注释提及其《紫霞楼传奇》,此剧亦未见著 录。这里征引原诗及注如下: 旗亭谱曲最清新,绣衲头陀放浪人。冒雨独寻徐处士,落红堤 上哭残春。 赵瑾叔,名瑜,居铁冶岭,雅擅填词,与洪稗畦齐名,撰有 《青霞锦》《紫霞楼》传奇数种。中年喜作释氏装,自称绣衲头陀。 庚辰三月夜,大风雨。徐丈紫山居湖湾,黎明闻叩门甚急。启视, 则瑾叔着屐而至。云:“天公如此,桃花摧残可知。吾欲往六桥吊 之。”抵暮仍过紫山居,索笔录出《吊桃花曲》五阕。第四阕有 “日之夕矣不归家,恨不得坐到黄昏再哭他”之句。全曲载《清波 小志》。b 《两浙 轩续录》卷四收录赵瑜诗一首,前有小传:“赵瑜,字瑾叔,钱 塘诸生,著《古乐府》。”c 赵瑜“雅擅填词,与洪稗畦齐名”,《西湖遗事诗》 注中的“庚辰三月”,当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赵瑜当生活于顺治、 康熙年间,享年七十余岁。其剧今未见传本。 a 〔清〕姚礼:《郭西小志》,见《杭州稀见文献辑刊》,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39 页。 b 〔清〕朱彭:《西湖遗事诗》,光绪刻本。 c 〔清〕潘衍桐:《两浙 轩续录》,光绪刻本。 二、董舜民《铜虎媒传奇》 董舜民《铜虎媒传奇》,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一著录:“董 舜民,未详其字,别号苍梧生。里居、生平亦未详。《铜虎媒》,此戏未见 著录。恽恪《瓯香馆集》中《一草堂歌赠董十六舜民》诗,注云:‘一草堂 有《铜虎媒》传奇。’又沈受宏《白溇先生文集》卷一,有《铜虎媒传奇 序》。佚。”a 董舜民,名元恺,又字子康,江苏武进人。《倚声初集》卷四“韵辨 一”:“董元恺,子康,武进人,顺治庚子举人。”b《(同治)苏州府志》卷 六十四《选举志》“顺治十七年庚子科”:“长洲董元恺子康,武进人。”卷 一百三十七:“董元恺,《苍梧词》一卷。字舜民,顺治庚子举人。”c 今存 《苍梧词》十二卷。据《中国文学大辞典 》,董元恺生年不详,卒于康熙 二十六年(1687),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举人,后因“江南奏销案”被 黜,因游览四方,登临山水 d。《苍梧词》卷六有[法曲献仙音]《〈铜虎媒〉 填词初成,听梁溪女郎为予歌[二郎神]一曲,喜而赋此》一词:“钗闪银 屏,帘垂璧月,填就新词《铜虎》。黄绢深惭,朱唇轻啭,消得佳人含吐。 细味幽兰,香气偏识郞心苦。 郞无误,有萧娘殷勤堪顾。红烛下,一字敲 来宫谱。拂拂,堕梁尘,听袅袅歌喉如缕。笑问知音,闺阁外可曾相许。倩 浮白,千杯领取,清商全部。”e a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266—1267 页。 b 〔清〕邹祗谟、王士祯辑《倚声初集》,顺治十七年刻本。 c 〔清〕李铭皖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光绪九年刻本。 d 参见《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134 页。 e 〔清〕董舜民:《苍梧词》,康熙刻本。 三、沈懋德《奇烈记》传奇 沈懋德,字寅恭,号归锄,浙江桐乡人。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 考》卷八著录其《奇烈记》《后白蛇传》二传奇。《奇烈记》,庄一拂著录云: “《奇烈记》,此戏未见著录。沈廷瑞《东畬杂记》云:归锄所谱《奇烈记》, 乃道光十四年濮院发光庵烈尼妙圆死节事。佚。”a 《(光绪)桐乡县志》卷十五《人物下》有妙圆比丘尼小传: 妙圆比丘尼出家濮院之新陆庵。道光十四五年间,有恶少陆 安者屡挑之,冒称檀越,侮其住持,意欲得而甘心焉。一日,率众 往,尼闻而雉经死。其住持葬之庵西桑地上。沈归锄茂才作《奇烈 记》传奇记其事。咸丰初,岳古香明经援例闻于朝,得邀旌典,附 祀节孝祠。b 从《(光绪)桐乡县志》可知,妙圆所在庵乃“新陆庵”,而非“发光 庵”。妙圆尼不愿受恶少陆安之侮而自缢。妙圆尼道光十四五年间(1834、 1835)自缢死,沈懋德《奇烈记》估计作于此后不久。 四、王祝祺《飞絮曲传奇》 王祝祺《飞絮曲传奇》,未见著录。《(光绪)直隶和州志》“补遗”中提 及:“含山王祝祺,字赤如,笃学,工诗。粤匪至,被害。著有《焚余录诗 草》《飞絮曲传奇》。”c 从上面记载可知,王祝祺,字赤如,安徽含山县人,咸丰年间因洪秀 a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785 页。 b 〔清〕严辰纂:《(光绪)桐乡县志》,光绪十三年刊本。 c 〔清〕朱大绅修,高照纂:《(光绪)直隶和州志》,光绪二十七年刊本。 本书是一本对于清代民间和宫廷戏曲进行深入研究、文献整理的一本书 。全书三十六篇文章,无论是曲家曲目、音乐演艺的考证,还是剧本创作的分析,资料翔实,各篇都有自己的创新,是清代戏曲研究的重要成果,深化了对清代戏曲历史面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