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洋村官
ISBN: 9787547242827
罗兴才,湖北襄阳人,生于1948年9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湖北省襄樊市(现襄阳市)****委**、局长,市**教育督导室主任,市教育学会会长。2010年癌症手术后,为了寻求生活的支撑点,开始学习文学创作,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门槛》和主编的《科学家生*辞典》(13卷本)已出版。
**章 一波**当村官 杨立功,这位华阳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前就 考取了本校的硕博连读研究生,让同学们羡慕不已, 女友*是高兴得眉开眼笑。谁知老天爷总和他过不去 ,父亲早年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就在 他毕业前夕,相依为命多年的母亲在花了十几万元医 疗费后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他正上小学的侄女、患 病卧*的嫂子和十余万元的债务,让本就贫瘠的家雪 上加霜。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他家成了移 民搬迁户,要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移民搬迁有 政策,住房由**出资新建,但不少家具、农具还得 自掏腰包购置,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当地本来 就是小户人家的杨家,迁徙到异地,*是举目无亲, 孤立无援。 移民搬迁是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政策 ,是大局,谁也不敢马虎怠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是从长江*大支流汉 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 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 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 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 城湖。 其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 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重点解决 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 城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向天津 输水干渠还需延长154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谋划已久,杨立功早在读 小学时,就隐隐约约地听到人们议论。但直到上了大 学,才弄清这项伟大工程的来龙去脉。 “南水北调”源于1952年10月,***在视察黄 河时,**提出的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他老人家当 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 也是可以的”。 它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长江 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 划、设计和科研工作。自1952年开始,长江水利委员 会几代技术人员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 划与设计;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 告》;1991年又对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4年1月水 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计委,建议兴 建这一工程;1995年**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至1998年,水 利部和**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 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 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 21世纪伊始,根据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 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先节水后调 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 、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 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终于2003年12月30 *开工,施工跨度时间十余载。 杨立功曾经犯自由主义,对“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发表过“谬论”。在他看来,城市只能沿着中国的 大江大河流域布局和发展,这样让城市的规模、功能 与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相匹配,避免“水荒”和“出 行难”等“城市通病”。 他的这番“谬论”,让同寝室的同学们热烈地议 论了一阵子,不少人表示赞同。虽说是“谬论”,但 毕竟表明杨立功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也终因杨立功是 小人物,其高谈阔论也只能是一只蚊子,嗡嗡几下, 便销声匿迹了。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因加高需要搬迁移 民34.5万余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主要集中在2010 年和2011年两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19万人的搬 迁安置,年度搬迁安置强度即搬迁安置人口在**和 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 。 这些大批量的集中移民,采取的是异地建移民新 村,以先建村后搬迁的方式进行安置。而在大规模成 批次移民搬迁前,已有零星分散移民进行,而杨立功 家就是*早那些零星的移民。这些移民是插花式分散 安置的。所以,“移民”后的杨家,在新住地就成了 独门独户,举目无亲。嫂子要治病,侄女要上学,债 务要偿还,四面楚歌的杨立功只得狠心放弃梦寐以求 的硕博连读而谋求就业,火烧眉毛,先顾眼前。 大学生就业,虽然新闻媒体一直宣称每年的本科 生就业率在90%以上,但那只是各高校自己申报的, 不知道“水分”有多大。但本科生群体这个一度的民 族*儿,到了新世纪,在人才培养层次盲目升级机制 和人才使用盲目攀高机制的共振效应下,“就业难”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有的毕业生成为“城漂族” ,有的毕业生成为“啃老族”…… 杨立功没有地方“啃”,也没有办法“漂”,向 来乐呵呵的他面对毕业后的出路,一时寝食不安,愁 眉不展。 留校,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支教,要求是师范 类大学毕业生;当公务员,需要等到下一年参加招录 考试;读研,家庭情况不允许;自己创业,没有本钱 ;进公司或企业,人家又嫌农林水专业不对口……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