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2.70
折扣购买: 孤独是种大自在
ISBN: 9787514511918
\\\\\\\"林清玄,1953年出生,中国台湾省高雄市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桃花心木》《和时间赛跑》入选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课本。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
\\\\\\\"《孤独是种大自在》 苏东坡寓居黄州时填过一阕《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阕词曾引起很多争论,尤其“拣尽寒枝不肯栖”更是。我最喜欢《耆旧续闻》里陈鹄的解释:取兴鸟择木之意。这阕词寄意高奇,将东坡谪居黄州时的孤独心境全写出来了。 世人在听人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东坡词就是一个很好的解说。 我们看群树成林固然是美,孤树挺立于原中又何尝不美?我们看白鹭群栖固然是美,独鹭浅行溪畔又何尝不美?群峦叠峰是美,一山独立又何尝不美?况后者更能让人体会出俊秀挺拔的意义,杜甫望泰山时曾写《望岳》一诗,其中有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便是个很好的例证。 戴叔伦的《游清溪兰若》中的诗句“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更将孤峰的俊奇描述得兴会淋漓。韩愈的“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朱熹的“隆冬凋百卉,江梅厉孤芳”,也都是描写“孤峭卓立”的好例证。但是真正把“孤独”超升到艺术境界的,要数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白茫凛冽、广阔无边的千山里,不但没有丝毫人烟,连飞鸟都绝了踪影。一苇小舟上栖一位孤独的老翁,手执微不可辨的鱼竿,静静地垂向江面,钓着寒江中的白雪。那是如何的一幅画面呢?孤独所呈现的美感在短短的二十字里表现无遗。 孤独时,景物固能如上所述的那样,显露出孤独的美,人又何尝不是呢?李白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原本是独自在月下饮酒,却由于高逸的诗思,能把明月和影子招呼来一起饮酒。作者在孤独时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心情尽数表现出来了,从无情的明月和影子到有情的“交欢”,打破了云汉间的高远距离。李白是一位仙才,可以说用短短的一首诗已说出了孤独艺术的最高境界。唐朝还有一位诗人王维,省察王维的诗可以发现,他的诗思绝大多数都是在孤独里咏叹孤独,他的诗境里也在显现着孤独的情趣。如他有名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以及他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两首诗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从孤独出发又复返孤独的诗歌意境,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了一种风格。不但在美感和诗歌里,孤独有它的价值,在事实生活中,孤独也有它的意义。 《孟子?尽心篇》已经说出这个道理:“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在后来许多史书里的人物都印证了这个事实,像《后汉书?戴良传》曰:“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隋书?萧吉传》曰:“吉性孤峭,不与公卿相沉浮。”这些都表明了孤介清正不随俗的人格形态。 孤独之为用大矣! 佛家有云:“不二日一,不异日如,即真如之理也。”到了“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便是一种艺术境界,一旦能“非但处而特立于一身,亦出而独行于一世”,便是将孤独的艺术与生活结合为一体,无所不在而见其神了。 \\\\\\\"◎张德芬说,林清玄是她的灵性开悟启蒙作家。确实,我们读名家的书,不为别的,只为他们会给我们带来生命层次的跃迁。 ◎“孤独是种大自在”,你若读懂了这句话,就懂了孤独,也懂了自在。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只有独处时,我们才能感受真正的自在与从容。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