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醉美古文(浪漫古典行·唯美卷)

遇见,醉美古文(浪漫古典行·唯美卷)
作者: 秋水 著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遇见,醉美古文(浪漫古典行·唯美卷)
ISBN: 9787570212774

作者简介

秋水,自持简单,但求风月无果,云水随缘,不共红尘结怨。文风清浅淡雅,擅古典题材写作,愿以梦为马,以文为心,优游岁月。

内容简介

北冥有鱼 【导读】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安徽蒙城人,与老子并称“老庄”。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译文】 遥远北方,不见太阳,天黑水暗,一片汪洋,叫做北冥。北冥有鱼,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从头到尾有几千里长,没法丈量。鲲变成鸟后,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从前到后有几千里长,没法丈量。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这种鸟,要等到海水剧烈运动的时候,才乘着大风迁徙到南冥去。南冥在遥远南方,天黑水暗,不见太阳,同北冥一样,也是一片汪洋。 齐国有个人写了本书,叫《齐谐》,专门搜集怪异的事情。书上是这样说的:“鹏鸟要迁徙到南冥去,须得努力拍打翅膀,划水三千里,才能升到空中。脱离海面后,它要搅动旋风,把自己抬升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向南飞去。从北冥到南冥路途遥远,鹏飞了六个月才停歇下来。”地表的游气蒸腾浮动,犹如野马奔腾,阳光直射下来,照得见空气中的尘埃在纷纷飞扬,难道这不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在吹拂它们吗?天空是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由于天空无限高远所以看上去颜色很深很蓝呢?鹏鸟在高空看大地,也像我们在大地看高空一样。 鹏为什么必须升到九万里的高空呢?可以用船和水来做譬喻。水积得不够深,是浮不起大船的。倒一杯水在厅堂的凹处,可以浮起一根草芥;如果把杯子放在上面,就粘住了,因为水太浅而杯子太大了。同样的道理,风积得不够厚,是托举不起鹏的翅膀的。所以,鹏必须升到九万里的高空,要有这么厚的风在它的身下,然后才能凭借风力飞行。你看它的背像负着青天一样,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向南方飞去。 鹏飞走后,消息很快传开。林间的寒蝉和小灰雀同声嘲笑说:“我们想飞就飞,飞到榆树上去,飞到檀树上去,如果树远了飞不到,就落在地上歇一歇,然后再飞。为什么要升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去呢?”到苍莽的郊野去,一天就可以打个来回,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要用三个月的时间积蓄粮食。这些常识,寒蝉和灰雀从未听说过,更不用说九万里高空鹏飞南冥一类的怪事了。高层次的生存方式,低层次的人永远不懂。 知识有层次的差距,小聪明不能理解大智慧;年寿也有层次的差距,短命的不能理解长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初一什么是十五,生于春后死于秋前的夏蝉也不会懂得一年之中还有春天和秋天,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一种叫冥灵的树,五百年开一次花,五百年结一次果。上古之世还有一种叫香椿的树,八千年开一次花,八千年结一次果,这就是长寿。树有长寿的,人也有。彭祖活了八百岁,直到如今还因长寿而闻名于世,人们和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原文】 北冥有鱼 [战国]庄周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yāo 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qiāng)榆枋(fāng),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无用之用 [战国]庄周 【导读】 惠施是庄子的朋友,很有学问,精通辩术。等他飞黄腾达之后,便很瞧不起庄子的学说,认为全是大话空话,于国于己没有半点用处。惠子想要纠正庄子的思想意识,以尽朋友之谊,而收挽救之效。以下便是两人之间精彩绝伦的对答。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赐给我大葫芦种子,我种在后院里,结了个大葫芦。匠人将它加工成容器,容量五十斗,大极了。用来盛水盛浆吧,担心容器底部薄了,承受不起自身的重量。把它剖开来做瓢吧,又嫌太大了,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这么大的瓢去装啊。能说这个大葫芦不够大吗?不能。可是大而无用,没有半点用处。我干脆一锤子砸破,摔了。” 大葫芦者,大糊涂也。庄子心里明白,这是惠子变着法子骂他。于是说:“你老先生只会用小器,不会用大器,一贯如此。我也讲个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调制一种护肤的特效药,据说是祖传秘方。这家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手上搽了药,即使寒冬腊月把手浸在冷水里,也不皴不裂,不生冻疮。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辛苦一年才挣几金,现在卖技术,一下子就能赚百金。卖吧。’游客得到秘方后,远游吴国,觐见吴王,获得信任。后来越国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领部队参加冬季水上作战。他的士兵都搽了护肤药,手脚不生冻疮,因此大败越国军队。吴王酬谢他,赐土地,封侯爵。你看,同样的是使手不皲裂,一个大用,赐土地,封侯爵;一个小用,一辈子免不了漂洗丝絮。你有大葫芦,容量五十斗,真算是大器,为什么不镂空内瓤,制成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倒去担忧大而无用呢?这样看来,你老先生的思路仍然乱如蓬草,是这样吗?” 庄子听不进惠子的暗讽,惠子只好明批:“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臭椿’。它的树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你所讲的都是空话,就像那棵臭椿,大而无用,难怪啊,大家都不理睬你。” 庄子笑笑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窜下跳,不曾想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还有那牦牛,庞大的身躯就像天边的云;你看它还不算大吗,却不能像黄鼠狼一样捕捉老鼠。现在先生你有大树,嫌弃它不中用,为什么不把它移植到在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你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你将同它一样,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不会受害遭灾,不会被人认为没什么用处。你若这样做了,就能活得自由自在,不会再有人生的艰难困苦了。” 大瓠之种 [战国]庄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pián 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zūn)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lí shē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gǔ)。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 听到了很多道理,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说的就是我呀[战国]庄周 ※一本书读完中国历代醉美文,精准注释+唯美解析,那些戳中人心的句子全在这里。 ※ 为什么要读古诗和古文?有用之物,陷你于庸常;无用之诗,解脱你于庸常。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一本书带你重温三千年来的浅斟低唱和黄钟大吕,带您直抵生活美学源头,遇见内心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