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掩卷(史林学步集)

月下掩卷(史林学步集)
作者: 黄显功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56
折扣购买: 月下掩卷(史林学步集)
ISBN: 97872081457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元代“易学”大多笃守程、朱遗说,在宋人的基 础上,继续发挥和谈论“图”、“书”与“性”、“ 理”。进人明代,“易学”依然是继承宋人的研究传 统,较有影响的著作有胡广“奉敕”编撰的《周易大 全》,这是一部作为科举取士用的标准读本,主要采 用程颐、朱熹的注本,是当时儒生的必读之书。此外 ,来知德的《周易集注》首创了“卦综”、“卦错” 诸说,是明代独树一帜的“易学”著作,被当时人誉 为“绝学”。明中叶后,有人将心学甚至禅宗偈语引 来解《易》,这是“易学”的又一支流。 到了清代,“易学”研究呈现出一片兴盛景象, 古老的“汉易”重新得到了学者的重视,形成了“汉 易”、“宋易”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两部调和汉 、宋“易学”的周易读本。即康熙帝命李光地“采摭 群言”撰成的《周易折中》。该书“兼收并采,不病 异同”。乾隆帝也命傅恒等人撰成《周易述义》,它 “所解皆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不条列姓名,亦不驳 辨得失……以切于实用为本”。因此,“易学”中的 “象数”、“义理”两派在清代都得到了发展。清代 “易学”的突出成就是对“汉易”的校勘和辑录。主 要人物有惠栋、张惠言、曾钊、马国翰等,通过他们 的辛勤劳动,使散佚千年的汉代《易》著得到了系统 的整理,为后人探索“汉易学”的面貌作出了重大贡 献。此外,清儒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我国 历代重要的“易学”著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是我们认识中国“易学”研究成果与发展源流的重要 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周易》研究著述丰富,流 派纷呈。各派学者通过对卦、爻、象和卦辞、爻辞的 探索,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周易》的奥秘,丰富了 《周易》的思想,建立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促进了中 国哲学的繁荣。观其大端,主要有“象数”与“义理 ”两派,前者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 和卦辞、爻辞,后者则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 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与卦辞、爻辞。如对乾、坤二卦 的解释,“象数”派是以乾为天、坤为地,或以乾为 阳气,坤为阴气;而“义理”派则认为乾为刚健,坤 为柔顺。从“易学”的发展来看,历史上并不存在各 家注《易》者所自封的所谓正统“易学”,各家“易 学”的特征是由各时代的面貌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 条件下的产物,有其特殊的思想渊源和学术氛围。 进入20世纪后,“易学”研究又呈现出了一个新 特点,人们除了继续从“象数”、“义理”两方面进 行探讨外,还出现了大量运用新理论、新方法研究《 周易》的著作,使《周易》在哲学、历史、文学、宗 教、科技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阐述,大大拓 宽了“易学”研究的视野。 这时期以传统方法研究《周易》的著作主要有注 释与考证两大类。前者有黄焕钊的《周易辅注》、沈 竹初的《周易易解》、杨树达的《周易古义》等;后 者有闻一多的《周易义证类纂》、白寿彝的《周易本 义考》、王明的《周易参同契考证》等。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