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78.00
折扣购买: 长短经 全3册(全本全注全译)
ISBN: 9787512674264
赵蕤,字太宾,号东岩子。唐梓州盐亭(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蕤,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新唐书?艺文志》亦载:“蕤,字太宾,梓州人。开元中召之不赴。”赵蕤自幼好帝王之学,“博学韬衿,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唐玄宗多次征召他为官,他都推辞不就,只愿过隐居的生活。“诗仙”李白对他极为推崇,曾经跟随他学习帝王学和纵横术,二人并称唐代“蜀中二杰”,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黄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决取其利,愚者不爱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①黄石公: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相传曾经传授汉朝开国元老张良兵法。 黄石公说:“起用有智谋、有勇气、甚至贪财、愚钝等各种各样的人,有智谋的人喜欢争相立功,有勇气的人喜欢舒展志向,贪财的人想追求自己的利益,愚钝的人能够勇于牺牲。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兵时最微妙的权谋。” 1.领导者政治、教育、智慧提升的必读之书。 《资治通鉴》从正面讲谋略,为人们所熟知。而《长短经》则是从反面来讲,知道的人不多。但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都对该书甚为推崇,将其尊奉为小《资治通鉴》。 2.最早的刊本——杭州净戒院刊刻发行,价值极高。 《长短经》问世之后,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此书避而不谈,严加看管,所以在社会上极少流传,能够流传的也只是手抄本,而刊刻流通的相对较少。到了南宋,杭州净戒院刊刻发行了《长短经》,这是目前发现的《长短经》最早刊本,版本价值极高。此次注译的《长短经》,便是以杭州净戒院刊本为底本。 3.保留原著,全本未删节,赵蕤亲自注文,配有相关注释和翻译。 此版本不只收录了《长短经》的正文,赵蕤为此书所作的注文也一并收录,并作了大量注释和完整翻译,区别字体、字号,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阅读的《长短经》经典读本。 4.乾隆皇帝、国学大师南怀瑾等一致推崇的经典巨著。 乾隆皇帝曾评价过《长短经》“县创为救弊论,爱憎殴业匠和函。向时虽类纵横说,忧耒原归理道谈。宋刊弃自教忠堂,通变称经曰短长。比及乱时思治乱,不如平日慎行王。” 5.经典的谋略之书,适合现代社会各界人士。 《长短经》中的韬略,并不是低劣的阴谋诡计,而是作者呕心沥血而总结出来的经世致用之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其目的在于开阔人的思维,让我们的行为减少流弊,长久有益于社会。书中的权谋机变和经验教训,对现代社会各界人士来说,亦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熟读此书,对于我们做人处事,是能够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