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精)/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私藏本

老子的智慧(精)/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私藏本
作者: 林语堂|译者:黄嘉德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老子的智慧(精)/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私藏本
ISBN: 9787510435300

作者简介

林语堂(1**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笔会副会长等职务。1928年编著《开明英文读本》,风行全国。1966年定居**。以《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赢得“幽默大师”的美名。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红牡丹》《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传》《孔子的智慧》等。

内容简介

泰清说:“你所知的道,有具体的说明吗?” 无为回答说:“有。” 泰清又问:“是什么?” 无为说:“我所知的道,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 为仆役,可以聚合为生,可以分散为死。” 泰清把这番话告诉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 无为却说他知道,那么到底谁对谁不对呢?” 无始说:“不知道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浅了 。前者是属于内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于是泰清抬头叹息道:“不知就是知,知反为不 知。那么究竟谁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无始回答说:“道是不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 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 称为道。道*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 又怎么称得上是其道?你可知道主宰形体的本身并不 是形体吗?道是不应当有名称的。” 继而无始又说:“有人问道,立刻回答的,是不 知道的人,甚至连那问道的人,也是没有听过道的。 因为道是不能问的,即使问了,也无法回答。不能问 而一定要问,这种问是空洞乏味的,无法回答又一定 要回答,这个答案岂会有内容?用没有内容的话去回 答空洞的问题,这种人外不能观察宇宙万物,内不知 ‘道’的起源,当然也就不能攀登昆仑,邀游太虚的 境地。”(《庄子·外篇》第二二章《知北游》) 有关道不可名的观念,请参看二五章。 二、区别 古人的智慧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是怎样的 登峰造极呢?他们原以为宇宙开始是无物存在的,便 认为那是*好的情况,增加一分就破坏它的**。慢 慢地,他们知道有物的存在,却认为它们彼此没什么 异处。后来,他们晓得万物有了区别,却又不知道有 是非的存在。 但是,等到他们懂得“是非”的争论后,道就开 始亏损,道一亏损,私爱就随之大兴起来。(《庄子 ·内篇》第二章《齐物论》) 三、万物皆一:意识和精神之眼 鲁国有一个被砍断脚的人,名字叫做王饴,跟从 他学习的弟子和孔子的弟子一样多。 于是常季问孔子说:“王饴是一个被砍去脚的人 ,跟他学习的弟子,和跟先生学习的弟子,在鲁国各 占一半。他对弟子不加教诲,不发议论,但他的弟子 去的时候本是空虚无物,而回来却大为充实。莫非世 上真有这样不用言语,没有形式,仅用心灵来教化弟 子的人吗?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是圣人。我一直想去见他,却为事 所绊,不曾见着。如果看到了他,我一定要拜他为师 。试想,我尚且如此,何况那些不如我的人?而且不 仅是鲁国,我还要率领天下的人去做他的弟子呢!” 常季说:“他断去一只脚,还能做人们的老师, 一定是高人一等,所以才会如此。那么他是如何训练 自己的心灵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孔子说:“生死是一件大事,他却能够控制自己 的心意,不随生死而变。……他能主宰万物的变化, 并守着真正的根本大道。” 常季又问:“这怎么说?”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