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财大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7.01
折扣购买: 黄金岁月(美国股市中的非凡时刻)/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ISBN: 9787564209261
马丁·S.弗里德森自1976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毕业后便在华尔街工作。他获得了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的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Company)董事的弗里德森,不仅被封为“从债券市场获取丰厚回报的泰斗”,还被选人全美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 All—America)研究团队。弗里德森现在不但是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Institute of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s)的受托人之一,也是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的负责人。后面这家机构将他载人格雷厄姆与多德名册(Grahamand Dodd Scroll),以表彰他在1994年的“杰出财经写作表现”。弗里德森于1993年编写的书籍《投资幻象:华尔街智者抨击市场常见错误观念》(Investment Illusions:A Sawy Wall Street Pro Explodes Popular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Markets)连同其余21本自1841年起出版的书籍,被1997年版的《价值》杂志(Worth Magazine)纳入其投资者核心书库。
艺术源于生活 本书所剖析的所有牛市无一能与1927~1929年间的神奇态势相提并论 。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萧条袭来前人们没有表现出其他放纵自身的行为。 人们根本不清楚1929年的股市崩盘是否真是1930年经济紧缩的诱因。然而 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支持这类主张,还是表明某个凶手干下最终毁灭自 己的勾当,都无需过多证据。对于故事作者而言,正是华尔街股市操纵者 在“爵士乐时代”表露的贪欲引发了大萧条。 然而对柯立芝新时代的各类描述并未全部沦为一台粗制滥造的戏剧。 在W.萨默塞特·毛姆(W.Somerset Maugham)的小说《刀锋》(Razor’ sEdge)中,一位因崩盘饱受摧残的可怜经纪人论证了投机的邪恶。 作为配角的亨利·马图林(Henry Maturin)被描绘成一位在大型金融 交易中表现强硬的谈判代表,他却虔诚守卫着自己客户的存款。“告诉你 吧,”马图林说,“我宁可亏掉自己的钱也不愿看到他们亏钱。”此后的 一件轶事表明他说的的确是事实。有一位年长的客户听信自己牧师的建议 最近来到交易所想投资1000美元加盟一桩石油生意。马图林不仅拒绝接下 订单,还厉声申斥直到那位妇人含泪离去才罢休。之后,他绝妙地在电话 里把牧师也厉斥一通。 马图林显然崇信柯立芝的“新时代”。他认为美国正步入一个必将“ 让过去的成就一文不值的”时代。不过,毛姆笔下的马图林不赞成投机。 他用客户的钱投资优质证券,他们的财富则在1918~1926年翻了近一倍, 这全都要归功于价格全面上涨的股市。(毛姆的数字与实际情况分毫不差 。那一时期的道一琼斯指数上升了91%。) 然而随着股市上涨速度的加快,马图林看到朋友一夜暴富便感到气愤 。行事大意又饱受溺爱的儿子怂恿马图林逐渐离弃了原来的保守立场。他 开始投身保证金购买,却始终坚称自己没有参与赌博。常识告诉他美国拥 有无穷的资源而且什么都无法阻止国家前行。 当股市在1929年10月23日暴跌,马图林起先认为跌价只是纽约经纪人 玩的把戏。他一面申斥自己惊慌溃逃的芝加哥同胞,一面向市场注入新现 金。崇信他的大批寡妇和养老金领取者听了他的忠告过去从未亏钱,这让 他非常骄傲,所以他自掏腰包垫付对方的损失。 马图林自然在10月29日的股灾中走向灭亡,此后不久便死于心脏病。 毛姆没有多愁善感地让他摆脱自身的命运。但马图林不是一位极度贪婪的 代表,他在文中更多显露出仅次于作者的自以为是。这些叙述真实体现了 牛市诱发的心理变化。 顺便提一句,《刀锋》的作者公正地描写了股灾。毛姆的评述似乎轻 描淡写,就像书中一个逃脱这场横祸的角色似的:“噢,我没在抱怨。上 帝怜惜那些被人剪掉绒毛的羔羊,减弱了风势。” 萨默塞特·毛姆推崇财政独立的概念。“资金,”他写道,“就像第 六感,少了它就无法充分利用其他五种感觉。”但毛姆并非投机者。早在 股灾爆发前,他就保守地从债券收入中抽出25000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进行 投资。他口中的投资目的是摆脱为钱写作的境遇,获取自由。可惜毛姆进 行交易的经纪行因被指控私占顾客基金,于1921年破产。尽管他最终挽回 了2/3的投资,却仍觉得自己被骗了。此后,毛姆通过伯特·阿兰森 (Bert Alan—son)参与投资;阿兰森来自旧金山,是他在五年前的夏威 夷之旅中结识的一位值得信赖的股票经纪人。阿兰森不仅为作家赢得财富 ,还成为他的至交,而且始终没有收取管理费。 毛姆津津乐道的一则故 事是他曾给阿兰森15000美元进行投资,然后就忘了此事。数年后,毛姆又 回想起来,在吃午饭的时候随口提及投资,说想必这笔钱已经亏掉很长时 间了。并非如此,他的经纪人回答。多亏经纪人的精心投资,这笔资金现 已累计超过100万美元。 尽管故事中的毛姆对钱显得漫不经心,这件轶事却缺乏事实依据。小 说家甚至在某些场合里说过一件顺序颠倒的事。他称自己曾向阿兰森透露 卢布即将跌落的消息,对方因此感恩于心。据说此事发生在毛姆前往西伯 利亚执行一项秘密政府使命的过程中。在这段顺序颠倒的故事里,在毛姆 的帮助下收获20万美元利润的阿兰森送给恩公一箱雪茄烟。 P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