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敏感的心灵该如何安放)

亲密关系(敏感的心灵该如何安放)
作者: (美)伊莱恩·阿伦|译者:梁宗保//张光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6.30
折扣购买: 亲密关系(敏感的心灵该如何安放)
ISBN: 978730025625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敏感与害羞一样吗?不一样 据我所知,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任何人或动物生 来就害羞,也就是说,害羞是由于担心被社会评判和 社会拒绝才产生的。和内向一样,害羞是对某些生活 情境的一种可能的适应性调节,并不符合遗传特质的 定义。的确,高敏感者比非高敏感者更容易变得羞怯 和胆怯,但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如此。基本特质是敏感 。敏感只是让高敏感者停下来并对新情况进行仔细的 检视,观察所有细节并思考其暗含的意义。而别人就 会把这种停歇误解为害怕,或是认为如果情况比预想 的严重,这种停歇就可能变成害怕。 实际上很容易 看出那些生性敏感的动物或孩子与那些经历过不幸后 变得胆小、害羞或易受惊吓的孩子之间的差别。敏感 者只是想在采取行动前对新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 考。如果你是一个陌生人,那么儿童或动物就会盯着 你,对你全神贯注。如果你“没问题”,而且也不像 曾经给他或它带来过麻烦的人,儿童或动物就会上前 了解关于你的一切。你可能成为一生的朋友。 长期充满恐惧的动物或儿童会因你的存在而坐立 不安,对你不是警觉地好奇,而是焦虑不安地保持着 警惕,并不会真正观察你身上的细节。如果它或他曾 经上前过,那么下次它或他也一定会重复这一过程。 生活中几乎没人能成为其朋友。 当然,一个因过往经历而变得胆怯的敏感者也会 非常羞怯。特别要说的是,我的研究多次发现,童年 期与父母不良的关系会导致高敏感者比非高敏感者更 加羞怯。这再次说明羞怯是后天经验的产物,而不是 一个基本的遗传特质。事实上,在我的一些研究中, 拥有美好童年的高敏感者比非高敏感者的羞怯程度更 低。 为什么敏感性很重要 本书关注的焦点是气质,但是通过高敏感者的视 角来阐述。通过敏感性的视角来展开有三个原因:敏 感性可能是最基本的遗传特质;它的存在尤其影响人 际关系;而理解这种特质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我们 就来看看这三个大胆的断言。敏感性是最基本的特质 在人类以及所有的高等动物的最为广泛的遗传人 格差异(在过去被称为内、外倾,羞怯与胆大,等等 )研究中,高敏感性都不是个新名词。因为敏感性强 调了神经系统的基本联结差异,其已经有很长的研究 历史。而这个特质的新名字也并非那么新鲜了。精神 病学家卡尔·荣格在他工作的早期阶段就讨论过敏感 性。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在1970年提出过一个类 似敏感性的概念,他称之为“低遮蔽”。1988年,精 神病学家伯顿·阿普尔福特出版了《敏感——痛苦还 是狂喜?》一书(但是市面上看不到该书,因出版社 倒闭,所以该书未能发行)。阿普尔福特非常重视敏 感性的优点,将它视为一种重要的特质,而且将它视 为和智商一样是可变的。20世纪50年代,儿童精神病 学家亚历山大·托马斯和斯特拉·切斯将儿童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