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状元轶事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
作者: 编者:风飘石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8.28
折扣购买: 中国历代状元轶事
ISBN: 9787503498022

作者简介

风飘石,原名张绪平,江西省瑞昌市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梦呓》《我是一棵树》,随笔散文《九派浔阳》。

内容简介

孙伏伽 第一章 有据可考史上第一 大唐状元隋朝旧臣 说起中国科举制度的创立,唐高祖李渊功不可没 。李渊虽然是马上得天下,但非常重视育才选士。武 德元年(618)五月称帝,随即诏令置国子学、太学 和四门学。十一月又诏令在秘书外省创办专门招收皇 族子孙和功臣子弟的学校。武德四年(621)四月, 再次诏令全国:“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 理体,为乡fHl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 上等人每年十月随物入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是中国科举史上极富意 义的一年。根据唐《大诏令集》的记载,这一年的三 月,高祖李渊诏告天下:“择善任能,救民之要术; 推贤进士,奉上之良规。”“朕膺图御宇,宁济兆民 ,思得贤能,用清治本。”要求“京官五品以上及诸 州总管、刺史各举一人”。皇帝一言九鼎,群臣雷厉 风行。十月,全国各地共贡举明经143人,秀才6人, 俊士39人,进士30人。十一月,高祖亲自接见了这些 人,并钦定由尚书省负责考选。十二月,吏部考功员 外郎申世宁奉命主持考试。孙伏伽于进士科30名应考 者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 据可考的状元。 为什么说孙伏伽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 的状元?这要从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状元”这个称谓 的由来说起。《礼记·射义》载“天子试之于射宫” 。这说明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考试制度,有考试就有取 舍,有取舍就有名次,只是那个时候没有“状元”的 称谓。在此后的秦、汉、i圉、两晋、南北朝时代, 朝廷取士都有察举制度下的考试。到了隋朝,科举才 逐步替代察举占据取士的主导地位。科目也更加完备 ,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书、明算诸 科。按理说,通过考试每科都有名次的排列,都有一 位占据头名的“状元”,但科举发展到隋末仍然没有 “状元”这一特定的称谓。 唐武德四年(621),高祖李渊诏令建立县考和 州考制度。只有通过县、州两级考试后成为“贡士” 者才能于每年十月由各地贡举到尚书省参加统一考试 。贡士到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投递状、书。“状”需 写明贡士的各项基本情况。“书”则是各州司功参军 所出具的相关证明书。要想顺利参加考试,“状”与 “书”一项都不能缺少。考试结束后,主考官要将考 试的相关档案交尚书省,再由尚书省排列名次上报给 皇上,称为“奏状”。这“奏状”上的第一名称为“ 状头”,也叫“状元”。“状元”由此登上了历史的 舞台。 科举制度形成之始,常设的有秀才、明经、进士 、明法、明书、明算六科,按理说每科都有状元,但 为什么独独只有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状元呢?这是因 为进士科在诸科之中最被重视。 唐武德五年(622),孙伏伽夺得进士科考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