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的粤剧: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国戏院

跨洋的粤剧: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国戏院
作者: (美)饶韵华 (Nancy Yunhwa Rao)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跨洋的粤剧: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国戏院
ISBN: 978754957948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饶韵华(Nancy Yunhwa Rao),密西根大学博士,现为罗格斯大学教授、音乐理论系主任。曾于奥伯林音乐学院任教,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无调性音乐、当代华人作品、美国现代音乐、性别与音乐、手稿研究、美国华人音乐史。著有四十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2017年出版学术著作《跨洋的粤剧: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国戏院》荣获美国音乐学学会2018年度最佳著作奖(美国音乐文化类)、美国音乐研究学会2019年度最佳书籍奖、美国亚裔研究学会2019年度最佳著作奖(文化表演类)以及美国录音收藏学会特殊优良学术奖(历史研究类)。 ◎译者简介 程瑜瑶,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在站博士后。个人研究方向为明清以来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亦对研究明清至近现代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学术著作怀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丛书主编简介 洛秦,音乐人类学家、音乐史学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史学学会会长、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出版著作十余种、译著多种,发表论文百万余字。

内容简介

唐人街戏院的定位(节选) 无论是毛笔抄写的曲词,还是鲜活生动的舞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北美粤剧黄金时代的窗口。唐人街戏院曾经是充满活力的演出文化圈,但它们在北美音乐版图中的角色却鲜为人知。美国音乐和社会史的研究亦长期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然而,如要发掘这段历史,我们就需要把这些戏院从被压抑的沉默和长久的隐形中释放出来,并将它们从关于它们的迷思中剥离。 粤剧跟随着第一批中国移民的脚步来到美国。第一个抵达的剧团鸿福堂,于1852年开始在旧金山演出。接下来的五十年中,这座城市里开办了数不清的中国戏院,常常有多个戏院同时运营。在第一个黄金时期,19世纪 70年代,旧金山唐人街有四家戏院。第二个黄金时期在20世纪20年代,一年之内大舞台戏院和大中华戏院在旧金山相继开张,两间戏院均有七百多个座位,且每日都有粤剧演出。然而对于美国音乐史来说,这些戏院却几乎是隐形的。即便如今历史学家开始承认美国华人音乐的存在,唐人街戏院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常被认为无关紧要。“中国音乐,”常见的历史叙事多半如此讲述,“……大多是非公开性的和在仅属于华人的小圈子中的演出。”这位学者完全忽略了19世纪后半叶以及整个20世纪20年代旧金山华人戏院的大型公开演出。如本书所揭示,这样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隐形是一种恒常的不被看见的状态,唐人街粤剧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如此。近年来,多位学者研究美国文化中对唐人街的音乐描写,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在流行音乐和舞台演出等大众娱乐中广为流传的种族成见,以及这类靠排斥异己来界定、巩固自我民族认同的常见手段。通过精辟地剖析美国流行歌曲如何表达对华人及唐人街的矮化和歧视,这些重要研究使美国音乐史中对种族关系的讨论摆脱了“黑—白”的二元论。然而,这些音乐研究虽然在种族关系的课题中开辟了重要的新视野,却未将唐人街戏院的声音和音乐当成研究对象,使其变得可闻可见。换句话说,仅是探究美国流行音乐文化如何通过凭空想象污蔑丑化唐人街,并不足以将唐人街音乐从固有成见中解脱出来。因此,无论在 19世纪还是21世纪,华人戏院都没有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对话者”,而仅仅像赛义德(Said)的名言所述,“只是沉默的他者”。 本书荣获 美国音乐研究学会2019年“年度最佳书籍奖”(美国音乐研究领域的重大奖项) 美国音乐学学会2018年“最佳著作奖”(美国音乐文化类) 美国亚裔研究学会2019年“最佳著作奖”(文化表演类) 美国录音收藏学会2018年“特殊优良学术奖”(历史研究类) 一个世纪以来,华人戏院从来没有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对话者”,而“只是沉默的他者”。更为严峻的现实是,许多北美华人也不自觉地将历史隐形的状态内在化。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以唐人街粤剧及其戏院为中心所建构的音乐活动不只是华人的北美“音乐飞地”,它也应该作为美国主流社会音乐历史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踏遍20世纪20年代粤剧戏院在北美的所有场所,经过严谨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细诉一个又一个华埠唐人街的故事、美国音乐文化的故事、海外华人生活日常的故事、粤剧跨国流动的故事、北美华裔记忆的故事,以及美国历史上沉默的他者的故事。 本书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于梳理大量原始材料,勾勒了20世纪20年代粤剧女伶如李雪芳、关影怜、张淑勤、牡丹苏等在北美的演出史;另一贡献,是从印刷文化(剧院戏桥)和听觉文化(粤曲唱片)切入华埠小区的生活日常,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粤剧粤曲在北美唐人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