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好父母后有好孩子

先有好父母后有好孩子
作者: 苏菲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83
折扣购买: 先有好父母后有好孩子
ISBN: 978750900683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在5岁前奠定的,它占 据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还要继续进行,可是你精心培植的花 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 也有更多的教育家、科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或体会,认为孩子在3岁 前的教育就已经决定了他的一切。 教育智慧: 人类智力的潜能远远超过人们陈腐偏见的想像,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 应该从零岁开始。 218.“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当缓行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的心声。于是一群幼小 的 身影便在各种特长班间穿梭,进名校,请家教,开夜车,挤掉了孩子们玩 耍的时间。 不少家长也表示,这样做孩子是很累,可是小时候不吃点苦,将来怎 么办?一些家长也常说,自己小时候,如果父母能为自己请家教,补上较 差的课程;如果父母能在自己偷懒、贪玩的时候,抽上一鞭子,自己现在 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更有家长讲,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现 在,条件好了,不能再给孩子留下遗憾。 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个人的理想加在自己孩子身上,说的耸人听闻 一点,就是想拿成人自己的灵魂取代孩子幼稚的灵魂,通过孩子的肉体再 一次重生。这样的做法,是否有些残忍? 巴金老人看到自己的小外孙女端端,每天都被十几个小时的学习重负 压得疲惫不堪,他便写了三篇文章呼吁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他宁 可让小外孙女做一个普通人,也要让她过上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巴老 说,小孩应该有小孩无忧无虑的童年。人生漫长,有不懂世故但快快乐乐 的孩提年代,有苦读和充满幻想的少年时光,有奋发向上的青年时代,有 操劳收获的中年时代,有成熟和睿智的老年时光。人的变化是缓慢的,也 是突然的,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切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能拔苗助长。 美国的孩子学习起来是轻松的,他们不需要通过高考这一关去上大 学,他们小学四年级以后才开始学算术,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走入社 会后,他们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在中国孩子之上。 孩子到了哪个年龄,就应该有哪个年龄的快乐。未来是个未知数,应 该由孩子去感受、去把握,在孩子不具备这方面能力时,家长有义务帮助 他们,引导他们,但不能完全代替他们。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期望值过 高或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标准,结果会适得其反。 教育智慧: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219.必须学会依赖自己的力量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 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地下到坑 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 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 没 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 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 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甚至破口大骂。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 理。P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