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吹箫

孤雁吹箫
作者: 王文武
出版社: 三辰影库音像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孤雁吹箫
ISBN: 9787830003432

作者简介

王文武,1968年12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机械专业本科,工商行政管理研究生,从工人一步一步走上国营企业管理岗位和政府公务员岗位,现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业余时间喜欢进行文学创作,曾出版随笔集两本,长篇小说《春去落花疑若梦》《最后的城中村》,书信集《与女儿书》,诗集《秋·枫叶·爱》等作品。

内容简介

第二次回机关工作,正赶上市委、政府调整市区企业 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原市属或各行业主 管局管理的企业,分期分批地划到区里。这些企业大多在 经济转型过程中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消化、吸收、盘 活的任务异常艰巨。这项工作给了我巨大的舞台,我是改 革的坚定执行者和探索者。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抓 住机遇,迅速实行改革?正常情况下,一个企业从资产评 估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改制方案,在提交职代会讨论表 决通过之前,要先后上区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议、书记 办公会、区委常委会和体改领导小组会议。仅这些会议都 要几个月时间,如此,一个企业改制最快也得半年。全区 划转接受的有50多家,要完成全面改制工作需要二十几年 。高老爷子听取我的汇报后,率领我们逐个企业调研,确 立了“分类指导、整体研究”的指导思想。我们根据企业 现状、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分析和所处地段等多重因素, 综合分析后提出:关停一批,破产一批,退二进三一批, 股份制改造一批,出售重组一批等改制模式,对具备条件 的企业,在改制方案形成之后,一次性提交党政联席会议 ,扩大至体改领导小组成员参加,这样大大提高了行政效 率。虽然此后不久,高老爷子调离新芜区,到一所高校任 院长,但他确定的这种一次性集体研究的工作模式一直得 以保留。这种创新的会议研究模式,使得全区50多家企业 率先在全市改制完毕,前后只花了三四年时间。后来企业 运行情况表明,正是抢抓了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区级经济 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教育不是高老爷子熟悉的领域,但他到了高校后,推 出新的办学模式,加大横向联系,密切联系市场等改革举 措,不仅与浙江大学等名校合作搞了远程教育,而且结合 城市社区发展状况,率先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社区学 院,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实用性人才。后 来,他调任市政府咨询委任副主任。这是他退休前工作岗 位的最后一站,但他仍坚持深入社区,深入一线,深入企 业,亲自撰写调研报告,供市政府决策使用。 高老爷子除了务实、创新精神始终贯穿在他工作中外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特别关注培养年轻干部。在 他的思想中,年轻代表未来,年轻代表希望,年轻表明我 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能够持续发展。记得那次和他一道参 加乌鲁木齐贸易洽谈会,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先到兰州洽 谈一个项目,然后日夜行车,每天以800公里的急行军赴往 乌鲁木齐。那天,因为赶路到下午2点钟才找到一家路边小 店吃饭,三五个炒菜很快上来,但店里中午的剩饭只剩一 碗,新淘的米还在电饭煲里。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 年轻人饿得快,谁最年轻这碗饭谁先吃。”我实在不好意 思吃下这碗饭,但在他“严厉”的目光下,我还是狼吞虎 咽地吃下了,令同行的人颇为嫉妒和感动。 在此后的工作之中,我在行政岗位上一步一步向前迈 进。每逢重大决策,我都会想起高老爷子,我必须按原则 办事,必须让他放心,千万不让老人家失望。正是因为心 中始终有高老爷子,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 搞过任何钱权交易,没有让一分国有资产流失。但我终未 ★铅华洗尽,回首昔日点滴 ★或追忆,或感悟 ★都是对人生的总结 ★而这些,恰能带给人心灵深处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