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摸鱼儿)/老树画画四季系列

夏(摸鱼儿)/老树画画四季系列
作者: 老树
出版社: 上海书画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夏(摸鱼儿)/老树画画四季系列
ISBN: 97875479147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每个人看电影,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我也一样。 大学的最后一年,选修了“电影文学”,目的是 为了能够比其他同学多看几部电影。那时看场电影仍 然是件非常隆重奢侈的事情。教我们的是一个老太太 ,面无表情,把电影课教得如同念经一样枯燥,真让 人烦透了。好在我们还是借机会看到了不少的好影片 ,包括一些对我一直有影响的如《去年在马里安巴德 》这样的影片。奇怪的是,这样的影片后来却再也没 有机会在公开的场合看到过。 1985年,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正在中央 财经大学(彼时尚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里教书,教 大学语文、写作什么的,却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感了 兴趣,对视觉语言(那时还没有多少人谈这个词儿) 略有感觉。还成天里画画,做陶瓷。之外,就有些不 知道做什么好,就有些百无聊赖。学兄张卫此时在《 当代电影》做编辑,大我不少岁数,生怕我这样下去 学坏了,把人给废了,就引荐我进入电影圈儿,开始 做电影评论,主要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不 包括国外的影片。其间不断地到电影资料馆小放映室 去看刚刚拍完、初经剪辑但还没有最后合成的“片儿 ”,跟一帮电影界的什么专家坐在一起,听他们发表 高论。起初,那叫一个胆小,坐在别人不注意的角落 中,听人介绍到场的是谁谁,什么夏衍、陈荒煤、钟 惦荣、邵牧君、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周晓文、 刘晓波等等,真是肃然起敬。那时没有多少人会对演 员感兴趣,导演才是大家谈论的话题。偶然来个演主 角的什么演员,也只是坐在一边儿不起眼的什么角落 里,竖着耳朵听别人乱侃,打着哈欠,一脸的无知之 状。时间长了,在一起说得多了,才知道大家肚子里 也就那么多点水,不过如此!当时人们更倾向于从历 史学、社会学,特别是美学和政治的角度谈电影,搞 得挺悲壮挺正经的,话也说得挺大。我的兴趣却只在 关心电影的视觉构成和叙事语言方式这一端,有点儿 像把对现代主义绘画重理性传承这一脉络的兴趣平移 到电影中来了,所以没有多少人可以说话。无人过招 儿,就有些寂寞的样子,兴趣渐渐地也就淡了。于是 ,在大家开始对第五代电影越来越感兴趣的时候,那 些导演和演员都纷纷变成了明星的时候,我抽身便走 ,所谓退出了江湖。 此间的收获依然是在观看。几乎跟对现代主义绘 画的兴趣一样,我有机会看到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时期 的电影。最极端的是1989年秋冬季,在家中无聊透顶 ,拿个邮局用的帆布口袋,到电影资料馆去驮回来一 口袋一口袋的电影录像带——恰有一位在我班上的函 授生是资料馆的工作人员。还专门买了台松下L15录 像机,在家里昏天黑地地看了几百部片子,生生地将 那机器给看坏了。结果就是,到现在说起哪部电影时 ,经常地把人物故事或者是地点导演给搞串了。尽管 如此,收获还是不小。那些对电影的语言系统有所开 拓的导演,如费里尼、戈达尔、安东尼奥尼、特吕弗 (香港人译作“楚浮”,真是好)、伯格曼、罗布· 格里耶等等,把我搞得糊涂了。紧接着,又把我搞清 楚了。这些完全不同的观看方式和陈述他们的观看的 视觉语言方式,将我的思路清洗了一遍,真是让我受 益匪浅。还记得重看安东尼奥尼的《放大》,是在北 京市委党校的礼堂里,我骑着自行车给送的拷贝。人 都坐满了,站在后面,看到一半多时,忽然地看明白 了,激动得差点儿大叫起来。这部片子上大学时已经 看过了,只是一直没有搞明白。一件事突然地搞明白 了,那个高兴啊,真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禅师过去形 容是“如桶底子脱”,深有同感!傍晚时分,骑车回 学校,一个人在西直门外一家利群饺子馆吃了两大碗 面,就着一盘花生米,喝了一瓶二锅头。那时候年轻 ,也没有什么钱,高兴的表达方式就是喝酒,然后满 脸通红地大声说话,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