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整的家

不完整的家
作者: 胡可歆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不完整的家
ISBN: 9787550291836

作者简介

胡可歆,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硕士。台北市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临床心理师,兼任台湾大学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临床心理师。擅长心理创伤的疗愈、情绪调节、爱情与两性关系等领域。

内容简介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家庭的健康与完整,首先来自个体的健康与 完整。然而,怎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呢?又如 何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神圣、充分发展且成熟 的个体? 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庞大的问题。简单地说,一 个完整的人,是能够好好地整合“身体一心理一灵性 ”三个层面并使其极为均衡的人。这并不是新的概念 ,只是近年来这些存在于东方的古老智慧重新被看见 并被赋予重视而已,身心灵是交互影响且无法分割的 整体,每一个层面的健康都需要个人额外的侧重与修 持。 实务方面,则要另外加上“财务”与“关系”的 健康,才能兼备,也就是詹姆斯·奥瑟·雷(James Arthur Ray)所倡导的生命的五根支柱,分别是“财 务”“身体”“心理”“社会/关系”与“灵性”。 财务健康与独立的经济能力是当前经济形态中不可或 缺的健康要素,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就必须具备 基本的经济能力、创造财富与价值的能力。或许多年 后社会形态将有所转变,届时不一定需要金钱作为媒 介;然而今日,“没有独立的经济就没有独立的人格 ”,这句话有其道理,无论是在原生家庭或婚姻当中 皆然。而“关系”,则是修行的场域,生命就是关系 ,不仅仅局限于男女情爱,而且包含“你与自己”“ 你与他人”“你与世界”的关系。这五根生命的支柱 都需要被你适当地关注与发展,也许在不同时刻倾力 于不同层面,而最终须使整体均衡且健全。 一个完整的人,基本上也是“男性能量”与“女 性能量”都能充分且均衡发展的人。通常是一个男性 特质与女性特质兼备,能随着情境、目标与角色而适 时转换及发挥的人。“男性能量”是高度聚焦,以目 标为导向,同时使你与整体分离,独立出来成为一个 特定的个体;“女性能量”则是家与内在源头的能量 ,如大海般包容,是连接的、流动的,你可以说它就 是光与爱,以及五彩缤纷的生命力的展现。 这两种能量都很重要,当缺少了其中一个时,另 外一个其实也无法有太大的发挥或良好的展现。我们 似乎已经走到了代表男人和女人的两股能量需要调和 平衡的时代了。从过度崇尚“阳”的当前社会,即崇 拜快速、高效、拼命、成功和科技,转变到同样尊重 “阴”的方面,重视慢活、无为、等待、黑暗、未知 、大自然与地球。不仅是男人与女人彼此之间尊重合 作,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内的“男性能量”及“女性 能量”,也都需要被赋予尊重并允许其各自充分发展 ,使个体渐能从“未成熟的阳”与“未成熟的阴”迈 向成熟。完整的人,也是逐渐从“低意识”走向“高 意识”的人。不仅关系层面如此,个人的状态亦然。 然而,在此之前,我要请你,亲爱的你,先去拥抱最 低层的自己。 1、拥抱最低层的自己。 肯·威尔伯(Ken Wilber)很清楚地指出:“人 类的意识成长必须包含、迎接并带着我们最基本的能 量,诸如我们的动物性、性、身体、情绪,抱着所有 这些往上成长。如果没有拥抱这些最低层的自己,就 会造成病痛与心理的变态。如果我们要进展到意识成 长的下一个阶段,就必须整合低层的自己。” 身体,便是最低层的自己;通过金钱所能满足的 生理享受与物质需求,也属于低层的自己;情绪,无 论是正面或负面,以及性能量,皆是生命力与热情所 在,也属低层的自己。 完整的开端,其实是开始关注并接纳这些层面— —被世俗贬抑、被自己拒斥的部分。所谓的“让自己 完整”,也就是逐一地迎回这些曾让你羞愧与深恶痛 绝的事物,迎回被你拒绝的自己。 2、双性教养——父爱和母爱的兼备。 你需要先让自己的男性能量与女性能量能够充分 且均衡地发展,你需要先学习成为自己“内在的父亲 ”与“内在的母亲”,你需要先拥抱并接纳低层的自 我,疗愈旧有的伤痛……当这些部分逐渐丰盈时,你 将自然而然地能够在不同时刻给予自己需要的父爱和 母爱,从而能够在孩子需要时,适切地给出父爱及母 爱。 “父爱”与“母爱”是两种不同但都很重要的能 量。致力于女性能量复苏的李安妮(Tara AnnLee) 如此描述:“父爱让我们知道我们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可以变得更上进,鼓励我们不断学习、改善并前进 。父爱主要的成分是动力与参与,以及主动进化。” 而“母爱让我们看见自己现在就拥有的价值,让我们 觉得被接受,能够很轻松自在地做自己。母爱主要的 感觉是接纳、允许、宽容和自然的存在”。 简单地说,父亲的角色协助孩子健康地离开母亲 ,成为独特的自己,引领孩子成长前进;母亲的角色 则协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本来就具有的价值, 接纳自己,并与内在源头和“家”维持联系。(我会 在第二章里,进一步说明在疗愈与感受情绪的过程中 ,你如何与你“内在的父亲/父爱”与“内在的母亲 /母爱”连接并同在,同时运用他们来协助自己与孩 子。)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亲与母亲的角色也有不 同的意义与重要性,它是交替穿插的。由于“双性教 养”并非本书的重点,在此仅是让你知道,独力教养 孩子其实也能兼顾两者。 除了来自你自身的父性与母性,孩子成长过程中 ,特别是青春期期间,你仍需要主动为他寻找并创造 其他健康且多元的“两性典范”,通过你与某些相对 健康的朋友的接触与情谊的建立,并主动回避那些具 有伤害性与不良示范的人物,谨慎地让他们成为孩子 生活经验的一小部分,使得孩子有机会认识并看到其 他不同于你或另一半的良好典范。 P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