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70
折扣购买: 孔祥启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
ISBN: 9787519034795
笃祥,山东东平人。201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助理馆员,从事艺术研究与评论工作。读研期间曾*到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课题成果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术观察》。近年来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高校**社科期刊《昆明学院学报》《滨州学院学报》,戏剧类核心期刊《戏剧丛刊》,山东艺术学院学报《齐鲁艺苑》以及《中国文化报》《中国剧本》《闽北*报》《东南早报》等各级报刊。现正参与2015—201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年项目)“济南‘曲山艺海’的历史嬗变与现代传承”的研究工作。
柳子戏这个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在 战乱的焦土中摇摇欲坠…… 这一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孔祥启在家人逃 难途中降生。刚出生的他还没好好吃上几口奶,就 被慌乱不堪的家人不慎丢在了荒野之外。初冬的天 气对成人来说不算太冷,但对于刚刚出生、脐血未 干的婴儿来说却是致命的。“屋漏偏逢连阴雨,船 迟又遇打头风”,筋疲力尽的家人一时问惊慌失措 ,不知如何是好。祖父孔庆常临危不乱,发动全家 赶紧沿路寻找。几经周折,奄奄一息的孔祥启终于 被家人找回。母亲抱着失而复得的孩子喜极而泣, 再也不肯放开。孔家人将*好的棉絮凑在一起为他 取暖。过了很久,孔庆常看着慢慢苏醒的孔祥启如 释重负,给自己的**个孙子取了个小名叫“惊儿 ”。 二、家庭熏陶 战事缓和之后,孔庆常带领全家回到了家乡巨 野县太平乡小垓子村。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柳子戏窝 子,甚至有一种俏皮的说法:连村子里的狗叫都是 柳子味。村里的人大都没读过书,但爱戏、懂戏, 人人都能唱上几段柳子戏。村民们以懂戏、会唱戏 为荣,要是有谁对柳子戏说上一句外行话,就会被 人嘲笑。村里有尊重柳子戏艺人的传统,对外来的 柳子戏班社格外亲切热情,艺人们来村里演戏从来 都是吃住不愁,附近有名的几个柳子戏班社也都愿 意来小垓子村演戏。平常年份,每到农闲时节,曹 县一带的柳子戏班社就会来村里演出,从《打登州 》《挂龙灯》到《单刀会》《错断》《张飞闯辕门 》,都是村里人爱看的戏。往往戏还没开场,村民 们就搬着高低不一的板凳占好了位置。要是来晚了 没了位子,趴在墙头上也能看上半天。 为了方便冬天演戏、看戏,村里人参照存储过 冬蔬菜的地窨子,挖了30平方米大小,两米多深的 地坑,用木梁和秫秸棚顶,麦秸和着泥巴密封,留 下进出的窨口和通风的烟囱,就成了一个小型的地 下剧场。这样的地窨子既能防寒保暖,又能遮风避 雨,外面的戏班来了,既当剧场,也当住处,十分 方便。平时村里人忙完了农活也会凑齐一班人马, 下到地窨子里吹拉弹唱一番。 孔祥启两岁的时候,祖父就给他哼唱柳子戏中 比较简单的唱腔、唱段,还带他到戏场里听外来艺 人的演唱。稍大一些的时候,孔庆常又请来村里擅 长吹笙的乐手张如松做他的老师,培养他对柳子戏 音乐的感知能力。孔庆常对自己的这一套教学方式 十分自信,他每天陪着孙子学戏,有时候还会配合 老师教上一段。对孔祥启在学戏过程中的错误,抑 或是一些调皮举动,他很少责罚,而是积极引导。 *复一*,孔祥启在宽松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着柳 子戏的唱腔、音乐,慢慢成长起来。 孔祥启天资聪明,往往别人要花费几天才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