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医古籍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80
折扣购买: 精神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
ISBN: 9787515218885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瑞士,2013)《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2015)《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立品图书,2018)。
第一篇? 自我觉察与精神健康 觉察的三个面向:身体—情感—思想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门诊接诊看病前,会先闭目养神;或者上课前,也会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定定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工作、学习的效率。 如果各位有静坐的经验,或者平时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关注和感受,有几个问题就可以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我们在工作、生活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身体是否放松?或许某一处有痛点,某一处是紧的,或者整个身体都很紧…… 身体的感受很重要。因为平常我们都把注意力投放在外,想事情、买东西、看电视、跟人说话、关注别人的反应,而自己身心的状态会被忽略掉。 我把对身体的感受,进入我们的意识,称之为对身体的觉察。 其次,除了体会到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我们有没有同时留意到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如果有“留意到”了,我称之为对头脑或思想的觉察。 比如此刻我在读书,发现自己是相对稳定、安心的,偶尔有一些想法会跳出来,但并不影响我看书,这就是相对“清晰稳定”的状态。 如果大多数时间我们都能处于这样的状态,即使是看电影、买菜、坐火车,甚至吵架,都是相对“清晰稳定”的。我们可以一边吵架,一边清楚知道自己在生气,知道身体紧张、情绪涌动。按照传统中医的观点,这就是“神气”相对清明的状态。 或是我的身体坐在这里,在看书,但想法很多,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有很多车经过一样,感觉很混乱,每个字都认识,但背后的含义看不进去。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处在不专注,不能平静地做事、学习、交流的状态。而且,自己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这种状态下。这些,传统中医称之为“神气散乱或神不定”。 这种“清晰”或“散乱”的状态,就是传统文化里说的“神”是“定”或“散”,“清”或“浊”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两种基本状态。如果我们的精神是清晰稳定的,生活也会如此,这是有觉察的状态。 长期在清晰稳定的状态下生活的人,相对会身心更健康、家庭更和谐、事业更有发展。道理很简单,古人云:自知者明。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自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适时调整。 但大部分人的生活,常常是“清明”与“散乱”两种情况混在一起。清晰明白的时间少,偶尔出现也不能长久,更多是在散乱不定中随波逐流,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而未必自知。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语言与行为,既可能因外部环境的压迫、混乱与暗示而发生反应,也可能来自自己习惯的“刻板思维”或“条件反射”。 我们对“自己”早已习以为常,也习惯了无意识的合理化。所以,为了安全和更美好的生活起见,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和精神的状态需要有一个感受和了知,需要开始学习“熟悉”自己。 除了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还可以观察情感和情绪状态,比如此刻,你是比较放松、平静的,还是内心有很多力量在冲突?是高兴还是难过,是紧张还是有些恐惧? 作为人,我们时时刻刻都是三个部分同时在运作:肉体—情感—思想,但不同的个体会有所侧重,形成自己的主导模式。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形成的。 比如喜欢研究学问和思考问题的人,可能会更依赖“思想”这一工具。进入社会生活,受到过度格式化教育影响的人,会过度发展“知识”和“头脑”,而可能变得过于“学究型刻板”,或过于“理性”而忽略身体感受与情感交流。 喜欢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多一些的,或在自然环境中长大的个体,对身体层面会更加熟悉。这是一个健康而“接地气”的基础。但如果只满足于强健的身体带来的方便和外界认可,而忽略了“知识”和“头脑”的发展,也会把自己局限于此。 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生活相对和平舒适,出现了很多以情感为主导模式的人,也有过度痴迷、活跃的粉丝和追星一族,这一类偏向于重视情感的能量交融与涌动。 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容易被情感和情绪推动,去做一些事情。喜欢强烈的感受,过度张扬个性,却不知真正深厚持久的情感,往往是相对平静的,或者说在相对平静的状态里,容易保持长久深刻的情感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活动有他的主导模式,有的以肉体为主,有的以情感为主,有的以思想或头脑为主。 它们既是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运行模式,也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特点,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深入的觉察。三个部分如何均衡发展,不偏颇,少一些内在的冲突,是我们一生的学习内容。 而且,这三套模式的运行,是需要能量的,这个能量就是中医所说的“气”。 ★ 继畅销书《儿童健康讲记》之后谈精神健康话题的代表作 ★ 从中医的角度揭示出精神保持清晰稳定的原理 ★ 关于家庭、家族、社会、精神层面问题的觉察与调适 ★ 重点讲述家庭、环境对儿童身心的影响,以及儿童教育和精神健康的关系 ★ 分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经历,以及有益心身健康的觉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