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堂141·帝国的开端:从共和国到哈德良的罗马

汗青堂141·帝国的开端:从共和国到哈德良的罗马
作者: 著 者:[美]大卫·波特 David Potter 译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9.20
折扣购买: 汗青堂141·帝国的开端:从共和国到哈德良的罗马
ISBN: 9787522552990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大卫·波特,美国密歇根大学希腊与罗马历史讲席教授,古典研究荣誉教授。著有《罗马的皇帝》《古罗马新史》《罗马帝国危机中的预言和历史》《先知和皇帝》《文本和罗马历史学家》等书。 译者简介 王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译作有《古典传统》《教化》《罗马元老院与人民》《黑死病》《金与铁》《论欧洲》《拷问法国大革命》《破碎的生活》等。

内容简介

第1章 入侵西西里 公元前264年 位于意大利最南端的雷焦卡拉布里亚(Reggio Calabria)是个美丽的地方。傍晚时分,轻快的微风驱散了让海面平静无波的午后的炎热,使得沿岸的小漩涡重新活跃起来。今天,感受这股微风能让人重温公元前264年的罗马执政官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的体验。 由于他在那年夏末的行为,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将获得一个额外的名字,或称别名(cognomen),这使他现在有别于自己强大的贵族氏族中的许多其他成员。他被称为“木头脑袋”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Appius Claudius Caudex)。这有点不公。就我们所知,对那个将在500多年里在罗马生活中长时间扮演重要角色的家族来说,很难说他是其最无能或最令人讨厌的成员。公元前264年,他面临着一系列其他领导者也无法更好应对的问题。 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现身雷焦卡拉布里亚,是由于罗马人对一群名叫马麦丁人(Mamertines)的责任感引发了一场外交危机。马麦丁人是一群坎帕尼亚的雇佣兵,他们占领了与雷焦隔海峡相望的西西里岛上的梅萨纳城(Messana,今天的墨西拿)。 罗马人觉得要对马麦丁人负责,因为后者在公元280—前275年那场确立了罗马对南意大利控制的战争中扮演过积极的角色。这场战争始于罗马人与由南意大利城市塔兰图姆(Tarentum)控制的同盟的冲突。塔兰图姆人意识到敌不过罗马人,于是引入希腊西部的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率领的一支大军。皮洛士是个善战的将军,在战争的前两年让罗马人遭遇了几次血淋淋的失败(尽管这些胜利也给他带来惨重伤亡,因此有了“皮洛士的胜利”之说)。但皮洛士最终无法将罗马人带到谈判桌前,而到了公元前277年,塔兰图姆人再也没钱付给他了。他于是把自己的军队雇给了西西里东南部的叙拉古人,他们正与迦太基人作战。当叙拉古人同样花光了钱后,那场战争就结束了。皮洛士回到意大利,马麦丁人帮了罗马人一个忙,在沿途攻击了他。随后,皮洛士第三次与罗马交战,在遭受惨败后返回希腊,几年后在那里的一场战役中死去。公元前272年,塔兰图姆向罗马投降,标志着罗马完成了对波河河谷以南意大利的征服。接着,轮到马麦丁人陷入了麻烦。 公元前267年,一位名叫叙拉古的希埃隆(Hieron of Syracuse)的将军击溃了马麦丁的军队,而在一段间歇过后(在此期间他成了国王希埃隆二世),他现在想要结果他们。面对毁灭,马麦丁人向罗马人输诚,即正式将自己交给罗马人民的好意。他们还向罗马人攀亲,声称自己也是罗马建城者罗慕路斯之父(战神马尔斯)的信徒(我们很快会看到更多此类外交的例子)。 几乎对所有的相关方来说不幸的是,马麦丁人对叙拉古的威胁所做的最初回应是向迦太基人而非罗马人求助。这个选择初看之下似乎很有吸引力,因为迦太基人长久以来都讨厌叙拉古人,而且最近还与马麦丁人结盟,并与皮洛士为敌。但马麦丁人很快会发现,迦太基人的问题在于,他们想要对梅萨纳施加更多控制,这让马麦丁人觉得不舒服。迦太基驻军的到来让马麦丁人决定找罗马试试运气。他们设计让迦太基的驻军统帅离开,并向罗马派出自己的使团,请求其宣布对自己的保护是一个“任务”(provincia)。这发生在公元前264年7月。 这一请求引发了混乱和敌意。迦太基人一直与罗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认为与后者有着默契,即罗马不会涉足他们认为重要的地区,比如西西里。罗马人对如何回应也举棋不定:他们认识到自己对马麦丁人负有责任,但正面临与伊特鲁里亚(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托斯卡纳)南部一座叛乱的城市的不利战事,因此对在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同时开战存有疑虑。 元老院对是否宣布以救援马麦丁人为“任务”展开了大量争论,在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候,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召开了百人队大会。大会像他预想的那样投票认可了这一“任务”。但百人队大会同意把“援助马麦丁人”变成“任务”并不意味着对迦太基或叙拉古宣战。罗马只有在自卫时才开战。自卫的定义当然可大可小,但在这件事上,只有当罗马军队抵达西西里后遭到迦太基人和 / 或叙拉古人的攻击时才能宣战。 自己的驻军被从梅萨纳赶走彻底激怒了迦太基人,他们将那位不幸的统帅钉上了十字架。罗马干涉的可能性甚至让他们更加恼火,在罗马人还没有投票并派遣阿皮乌斯南下前,迦太基人就已经与希埃隆缔约,想要阻止他们的到来。 我们很难重述阿皮乌斯抵达后的事件。原因是我们的一些证据来自只以摘要形式,或者通过其他作家零星引用的“残篇”而保存下来的文本。另一些证据来自一位充满了自身偏见的作者,他只通过后世争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拥有的记载。 我们有三个重要的史料来源。首先是公元前1世纪中期一个叫狄奥多罗斯(Diodorus)的人写的《历史丛书》(Historical Library)。这部作品的范围涵盖了从早期埃及和两河流域到与狄奥多罗斯同时代的尤里乌斯·恺撒的生平;在撰写这部巨著的过程中,狄奥多罗斯使用了从更早的作家那里借鉴的 料,但他并不总是很细心。对于这段历史,他用的是之前一位讨厌罗马人的西西里史学家的作品,这位史学家名叫费里诺斯(Philinus)。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知道狄奥多罗斯的故事的全貌,因为他作品的这一部分仅仅通过后世史学家的引用间接留存下来。我们的第二个史料来源是卡西乌斯·狄奥(Cassius Dio),他写了一部81卷的《罗马史》,从建城一直写到公元3世纪初他自己的时代,现在同样只通过摘要存世。我们最详细的记载来自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史学家波利比乌斯(Polybius),但受到一个事实的影响—他认为罗马人发动战争是出于宏大战略,而这与所有现有的证据不符。 在波利比乌斯看来,罗马人不愿帮助马麦丁人,因为后者是一群讨厌的人,也因为援助这些人将与他们之前惩罚另一群坎帕尼亚雇佣兵的决定产生不一致。在皮洛士战争期间,这些受雇于罗马的人从雷吉乌姆(Rhegium,雷焦卡拉布里亚的古称)的公民手中夺取了该城。厌恶雇佣兵的波利比乌斯没有考虑到的是,罗马人对雷吉乌姆的坎帕尼亚人的看法与他们对梅萨纳的那些人截然不同。雷吉乌姆的坎帕尼亚人违背了其对罗马的信义(fides),梅萨纳的那些人则没有——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当时显而易见,即便被认为是有一定争议的。在狄奥多罗斯的描述中,面对前来讨论马麦丁情况的罗马使者,希埃隆认为,如果罗马人被看到支持像马麦丁人这样的献媚者,那么谁都会看出他们自诩的信义是多么虚伪。 波利比乌斯认为,在罗马人决策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信义,而是他们觉察到迦太基的势力正在逼近意大利,罗马将不可避免地同迦太基一战。既然如此,那么最好还是事不宜迟,因为迦太基的势力正与日俱增。但波利比乌斯的观点建立在对迦太基实力的错误评价之上—具体说来,它在公元前264年时要比在前218年伟大的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发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更加强大(需要注意,汉尼拔是个常见的迦太基名字,我们将在下面几页中见到其他几个汉尼拔,与此人没有关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前三十年汉尼拔家族在西班牙的活动,迦太基在当时要远比之前强大。不过,后来的罗马人(与波利比乌斯同时代的)却热衷于宣称,迦太基早在汉尼拔的时代之前就是罗马一贯且强大的威胁。他们希望相信这点,以便为自己不得不摧毁迦太基(他们在波利比乌斯生前做到了这点,他也积极参与了此事)的观点辩护。这就是为什么卡西乌斯·狄奥知道的罗马版本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在财富或土地的丰饶方面,这些人[迦太基人]完全不次于他们[罗马人];迦太基人在海军技术的训练上达到了很高的效率,还拥有骑兵、步兵和战象,统治着非洲人,并占据着撒丁岛和西西里的一大半;因此,他们怀有征服意大利的愿望。各种因素都让迦太基人变得更加自信,但他们特别对自己的独立感到骄傲,因为他们—在一年任期而不是永久统治的条件下—选出了自己的国王;因此,这些人觉得他们的努力都是为了他们自己,于是充满了热情。 (狄奥,《罗马史》,11.8) 近来的考古学工作否定了迦太基当时是控制着地中海西缘的一股强大力量的观点。现在我们知道,并没有庞大的迦太基帝国,只有腓尼基裔商人参与的大量贸易网络,其中一些(而非全部)集中在迦太基。迦太基本身控制着非洲北部海岸的一系列城市,西西里的一些城市,以及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在军事力量上,它常常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抵挡叙拉古,而就像公元前 264 年末的事件将会表明的,叙拉古本身甚至不是一支罗马军队的对手,更别提每年夏天罗马国家一般会募集的两支军队了。 迦太基驻军撤离后,罗马人接受了马麦丁人的输诚;迦太基人则在公元前 264 年 8 月之前的某个时候同叙拉古结盟,当时罗马军队开始在雷吉乌姆集结。谁也不知道究竟要发生什么,但迦太基舰船似乎击沉了一些罗马舰船。狄奥多罗斯表示,在这次攻击后,罗马派使者向迦太基发出抗议,指出此次事件的结果可能将是战争,并为他们介绍了罗马的军事历史。双方似乎都意识到,真正封锁墨西拿海峡是不可能的,因为迦太基舰队驻扎在12英里外的佩洛拉斯角(Cape Peloras),距离过远,无法进行有效的巡逻,而叙拉古人在这片海域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海上力量。罗马人需要做的只是找一个黄昏,装满自己的船只,然后前往梅萨纳。 虽然现在结盟对抗罗马入侵者,但迦太基人和叙拉古人长久以来相互敌视,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对敌人做出协调一致的回应。阿皮乌斯利用了这点,他首先攻击叙拉古人,当他们战败退回大本营后,又向迦太基人发难。他击溃了他们的陆军力量,而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没有发挥作用。战事持续到冬天,这让阿皮乌斯的人马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可能正因此,他被称为“木头脑袋”,他打击叙拉古人,使其失去了战斗力,而迦太基人没有出手相助。公元前263年3月,新的执政官就职后南下进入西西里,没有受到迦太基人的干预。60多座城市向罗马输诚,叙拉古也投降了。直到此时,罗马军队才把矛头转向 太基人。鉴于叙拉古人对迦太基人根深蒂固的敌意,再加上后来他们对罗马战事的热情支持,罗马指挥官现在向迦太基发难,很可能是得到了希埃隆国王的怂恿,他向罗马人支付了一大笔钱作为战争赔款。 本书涵盖了罗马极有张力的历史阶段,主要介绍了那些导致罗马巨变的政治事件和历史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本书以一个连贯的叙事将这些事件和人物串在一起,易读却不失准确性,同时以更加批判性的视角看待那些“光荣的罗马伟人”。无论读者是第一次还是第无数次阅读这段历史,相信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不少有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