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昆虫记(精)
ISBN: 9787519006020
陈筱卿(1939- ),**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1000万字,主要译有《忏悔录》《名人传》《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并与李玉民合译了《基督山伯爵》。
蝉的幼虫可以在地洞中来来回回,爬到靠近地面 的地方,再下到洞底小屋,而带钩的爪子却未刮擦下 土来,否则会堵塞通道,上去很难,回去不能。矿工 用支柱和横梁支撑坑道四壁;地铁的建设者用钢筋水 泥加固隧道;蝉的幼虫这个毫不逊色的工程师用泥浆 涂抹四壁,让地洞长期使用而不堵塞。 如果我惊动了从洞中出来爬到近旁的一根树枝上 去、在上面蜕变成蝉的幼虫的话,它会立即谨慎地爬 下树枝,毫无阻碍地爬回洞底小屋里去,这就说明即 使此洞就要永远被丢弃了,洞也不会被浮土堵塞起来 。 这个上行管道不是因为幼虫急于重见天*而匆忙 赶制而成;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地下小城堡,是幼虫 要长期居住的宅子。墙壁进行了加工粉刷就说明了这 一点。如果只是钻好之后不久就要丢弃的简单出口的 话,就用不着这么费事了。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气 象观测站,外面天气如何在洞内可以探知。幼虫成熟 之后要出洞,但在深深的地下它无法判断外面的气候 条件是否适宜。地下的气候变化太慢,不能向幼虫提 供**的气象资料,而这又正是幼虫一生中*重要的 时刻——来到阳光下蜕变——所必须了解的。 幼虫几个星期地,也许几个月地耐心地挖土、清 道、加固垂直洞壁,但却不把地表挖穿,而是与外界 隔着一层一指厚的土层。在洞底它比在别处*加精心 地修建了一间小屋。那是它的隐蔽所、等候室,如果 气象报告说要延期搬迁的话,它就在里面歇息。只要 稍微预感到风和*丽的话,它就爬到高处,透过那层 薄土盖子探测,看看外面的温度和湿度如何。 蝉洞是个等候室,是个气象观测站,幼虫长期待 在里面,有时爬到地表下面去探测一下外面的天气情 况,有时便潜于地洞深处*好地隐蔽起来。这就是为 什么蝉在地洞深处建有一个合适的歇息所,并将洞壁 涂上涂料以防止塌落的原因之所在。 我把一只正在对其洞穴进行挖掘的幼虫给挖了出 来。幼虫正开始挖掘时我便有了惊人的发现。一个大 拇指一样长的地洞,没有任何的阻塞物,洞底是一间 休息室,眼下全部工程就是这个状况。 这只幼虫的颜色比我在它们出洞时捉到的那些幼 虫显得苍白得多。眼睛**大,特别白,浑浊不清, 看不清东西。在地下视力有什么用?而出了洞的幼虫 的眼睛则是黑黑的,闪闪发亮,说明能看得见东西。 未来的蝉儿出现在阳光下,就必须寻找,有时还得到 离洞口挺远的地方去寻找将在其上蜕变的悬挂树枝。 这时候视力就**地重要了。这种在准备蜕变期问的 视力的成熟足以告诉我们幼虫并非仓促地即兴挖掘自 己的上行通道的,而是干了很长的时间。 另外,苍白而眼肓的幼虫比成熟状态时体形要大 。它身体内充满了液体,就像是患了水肿。用指头捏 住它,尾部便会渗出清亮的液体,弄得全身湿漉漉的 。这种由肠内排出来的液体是不是一种尿液?或者只 是吸收液汁的胃消化后的残汁?我无法肯定,为了说 起来方便,我就称它为尿吧。 喏,这个尿泉就是谜底。幼虫在向前挖掘时,也 随时把粉状泥土浇湿,使之成为糊状,并立即用身子 把糊状泥压贴在洞壁上。这具有弹性的湿土便糊在了 原先干燥的土上,形成泥浆,渗进粗糙的泥土缝隙中 去。拌得*稀的泥浆渗透到*里层,剩下的则被幼虫 再次挤压、堆积,涂在空余的间隙中。这样一来,坑 道便畅通无阻了,一点浮土都不见了,因为已被就地 和成了泥浆,比原先的没被钻透的泥土*瓷实、*匀 称。 幼虫就是在这黏糊糊的泥浆中干活儿来着,所以 当它从极其干燥的地下出来时便浑身泥污,让人觉得 十分蹊跷。成虫虽然**摆脱了矿工的又脏又累的活 儿,但并未**丢弃自己的尿袋;它把剩余的尿液保 存起来当做自卫的手段。如果谁离得太近地观察它, 它就会向这个不知趣的人射出一泡尿,然后便一下子 飞走了。蝉尽管性喜干燥,但在它的两种形态中,都 是一个了不起的浇灌者。 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