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饮一杯唐诗咖啡
ISBN: 978750901396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父亲印象中最热闹的时光是小时候在老家过年; 最热闹的地方是那时的村头场院;最舒坦的事是坐在 老家那不足三间的土坯房的热炕头上,陪爷爷喝着小 酒,吃着他最钟情的美食——小葱拌豆腐,然后,再 端上一屉刚出锅的黏豆包,舀上一碗香喷喷的小米粥 。每每谈起这些,父亲都眉飞色舞的。 每逢过年,父亲就会和我们念叨老家的年俗、年 味。他说:“大年三十,老家可不像咱们这儿,贴贴 对联,准备些饭菜,换上新衣服,就算妥当。老家那 儿可比咱们忙多了,除了咱们这儿要准备的外,还要 伐纸钱、供家谱、摆供品。供品也不像咱们这儿,买 些水果摆上去,香炉上插上几炷香了事。老家的供品 大多是家里女人亲手做的,寿桃、面鱼自不必说,连 供桌上的菊花都是用嫩白菜帮做的。她们先把嫩白菜 帮收拾好,再用刀轻轻划,划完的白菜帮经过水浸后 ,立即胀起来。被刀划过的白菜帮会翘起来,一朵朵 玉菊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每每讲到这儿,父亲都会自言自语道:“老家的 年那才叫年呢!咱们的年,年货是挺丰富,可就是缺 了点什么!” 到了秋天,父亲又唠叨起老家打场的那些事儿。 他说,“小时候,我一直觉得最热闹的场景是打场; 最热闹的地方是场院,其他地方都不比场院热闹。” 秋后,村里割下的高粱、谷子、大豆什么的都从 地里拉到场院来,等待去皮、脱粒。这时,场院周边 都是码成垛儿的粮食,小山似的,看着煞是喜人。入 夜,场院外的空场上会点上几堆篝火,场院被照得亮 如白昼。长辈们牵马拉磙子的拉磙子,扬木锨的扬木 锨,使杈子的使权子;小孩儿把捆好的豆梗、谷稞儿 、谷草、高粱、玉米杂碎儿什么的,往柴垛那儿拽。 堆柴垛儿是那些大孩们的事儿。讲到这儿,父亲轻轻 叹了口气,像是对我们,又像是自言自语:“其实, 到今天,也就只剩下过往的记忆了,孤零零地存活在 我心里。在城市住了这么多年,我也去过不少热闹的 地方,人山人海的。可对我而言,总觉得缺点什么。 ” 有一年清明节前,考虑再三,我决定借上坟之机 ,带父亲回一趟老家。本来这些天父亲一直嚷嚷腿疼 ,一听说要回老家,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股脑儿从床 上爬起来。别说,带他回去是对的。车到了村头的岔 路口时,我一时迷茫,还是父亲凭记忆指对了进村的 路。 进村后,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村头那块空场。只不 过,空场的三分之二正在搞施工。从规模上看,像是 要建一个办公场所。父亲让我把车停在空场的大槐树 旁,他是想走着进村。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眼前这 块空场必定是父亲常提起的村头那个热闹非凡的场院 。 我和妻子扶父亲下车后,一帮小孩儿跑过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