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高等学校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用书)
ISBN: 9787030202864
第一章 总论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研究货币与金融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介绍货币与金融统计内容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国际准则,明确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原则,弄清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就这三部分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对货币与金融统计有个总的认识。
第一节 货币与金融统计及其国际准则
一、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及其比较
我国过去面向金融领域的统计一直被称为“金融统计”。2000年,自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颁布世界上第一部金融领域的统计国际准则——“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tistics Manual”(《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以后,我国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之中开始出现一个新名词——“货币与金融统计”。
(一)货币统计的含义
按照MFS的解释,货币统计是关于经济体系中的现金、存款和其他货币性资产的数据,其主要统计指标是货币供应的总量和构成。而一国货币供应量主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和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等构成,前者形成中央银行的负债,后者是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构成其负债。由此可以说,货币统计就是对金融机构负债的统计。
但是,金融机构的负债与资产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仅具有数量上的对等关系,而且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资产创造负债。货币统计不可能脱离金融机构的资产去统计金融机构的负债。所以说,货币统计是对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的统计。
(二)金融统计的含义
与此相对应,MFS认为,金融统计是关于经济体系中所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金融流量与存量的数据,可以解释为是对全社会货币资金融通活动的统计。一般认为,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包括融资的形式、融资的工具、融资的主体、融资的中介机构和融资的网络场所等要素,而金融统计就是对上述“构成金融诸要素的统计”。
尽管金融的各种构成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金融统计并不是不分主次、笼统地对金融的各种构成要素都进行全面的统计,它所关注的始终是货币资金流动的方向、数量、构成和头寸(余额),即金融的流量和存量。例如,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融资通常可以采取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商业借贷形式向银行贷款,二是采用债权融资形式发售债券,三是采用股权融资形式发售股票,不论采用哪一种融资形式,都涉及融资的工具(信贷资金、债券或股票)、融资的主体(企业、住户、政府、金融机构等)、融资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等)和融资的网络场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但在本例中,金融统计所要考察的毕竟是企业融资活动所形成的金融流量与存量,而不是上述各要素本身。只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金融流量与存量的构成和分布,金融统计必须对金融工具、机构部门尤其是金融机构单位和部门(包含了融资的主体、融资的中介机构和融资的网络场所等)进行明确的分类。因此,金融统计是对经济体系中所有机构部门金融流量与存量的统计,笼统地说金融统计是对“构成金融诸要素的统计”是不恰当的。
(三)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的区别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统计的范围不同。货币统计的范围是“货币”本身,统计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单位和部门,即金融性公司部门;金融统计的范围是全社会,统计的主体不仅包括金融部门,也包括非金融性公司(企业)、住户、政府等机构单位和部门。当然,两者的统计主体都是基于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体系。
第二,统计的内容不同。货币统计的内容是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目的在于反映全社会货币供应量;金融统计的内容是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的金融流量与存量,目的在于反映全社会资金融通状况。作为金融活动载体的金融工具,主要表现为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与负债,如通货、存款、贷款、外汇、银行票据、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和回购协议等,但也有部分金融工具是非金融部门发售的,如企业发售的债券、股票和商业票据,政府发售的各种债券等。金融统计既要反映金融部门的间接融资情况,也要反映非金融部门的直接融资情况,还要反映金融流量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情况,因此,它的统计内容比货币统计要广泛和丰富得多。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差异,它们的数据表述方式也不相同。货币统计数据的基本表述方式是资产负债表,金融统计数据的基本表述方式则是资金流量表。尽管世界各国货币统计的表述方式不尽相同,如我国曾长期采用编制信贷收支表的方式,但按照IMF的建议,货币统计应采用编制部门资产负债表及其合并表——金融机构概览(包括中央银行概览、存款性公司概览和金融性公司概览)的方式来表述数据框架。而对金融统计来说,虽然根据统计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表述方式,如反映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情况可以采用信贷收支表,反映机构单位的证券融资情况可以采用债券或股票统计表,但要全面反映经济体系中所有机构部门的金融流量与存量,必须采用编制资金流量表的方式。
(四)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的联系
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统计的范围看,金融部门只是国民经济机构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统计的内容看,金融部门的资产与负债只是全社会金融流量与存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全社会金融流量与存量也是全社会金融资产与负债所形成的流量和存量;从数据表述方式看,资产负债表只是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的一种表述方式和工具,而且它能够提供比货币供应量更加广泛的金融信息,在应用领域上也不只局限于货币统计。由此可见,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虽有区别,但两者关系上更显著的特征是交叉和从属,即货币统计无论在范围上、内容上还是数据表述方式上都从属于金融统计。IMF也承认,货币统计从属于金融统计。
既然如此,为什么IMF在“金融统计”之外还要来一个“货币统计”呢?这主要是因为,货币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因而货币统计在金融统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所占比重不断扩大;而且,从统计工作的程序上说,货币统计是基础,金融统计一般是在货币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准则
出于对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特别是对金融监管等的需要,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如前所述,IMF为了规范各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信息,便于各国的交流与对比,于200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准则MFS。MFS的出版,填补了货币与金融统计领域国际准则的空白,对世界各国的统计、金融事业及宏观经济管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MFS主要内容由四大部分构成,在主要内容以外还包括若干附录和专栏。
第一部分是MFS的体系框架结构。在该部分中首先论述了MFS的概况及其目的、意义,然后主要说明了MFS的基本框架;明确了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定义和用途;阐述了统计方法与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介绍了MFS的统计标准及其与SNA标准的协调;介绍了金融总量指标的主要类型;概述了广义货币概览(BMS)的基本观点及SNA中的货币与金融统计。
第二部分是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分类。这一部分分为两个方面阐述,一方面是定义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界定了机构单位及其主要类型;通过经济领土、经济利益中心阐述机构单位的常住性;并引入了“离岸单位”的概念。另一方面是金融资产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分类:阐述了金融资产、特殊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分类;阐述了金融资产、特殊金融工具的定义、性质和特征;提出了金融资产和其他金融工具的详细分类标准。
第三部分是金融总量统计,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资产负债的存量和流量核算:提出了金融存量和流量的定义,阐述了金融存量和流量的估价方法、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重估价问题以及资产数量其他变化(OCVA),介绍了金融交易记录、汇总、合并和轧差(取净额)的原则和方法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和债务重组的统计处理方法。另一方面是货币、信贷及其他金融总量统计:总结了货币的特点、三个维度以及各种类型的货币总量、信贷总量、债务总量的统计方法,并探讨了加权货币总量的测算方法。
第四部分是金融统计账户,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货币统计框架,另一部分是其他金融统计与资金流量。在货币统计框架中,提出了为金融公司部门建立货币和广义金融统计的整理框架;介绍了货币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基本框架——广义货币概览及其对中央银行和其他货币存款公司等部门的账户应用;描述了部门间的资产负债表和BMS调查的改革。BMS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机构单位和部门的统计处理、金融资产和其他金融工具分类、编制金融存量和流量的记账规则等基础之上的,它提供了收集和编制具体数据的结构,这些数据可转换为货币总量和信贷总量。其他金融统计和资金流量包括为某种经济提供广义金融统计、国民经济中的资产负债体系、积累账户和资金流量账户;解释SNA金融账户扩展为资金流量账户的原因,即资金流量账户规模更大,可以详细地记录由借方、贷方以及它们所使用的金融工具所发生的金融交易;提出资金流量账户的几个变量,并讨论编表的具体方法;此外,还给出了从金融账户或资金流量账户衍生而来的货币和信贷总量例子。
MFS为各成员国编制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提供了一套概念框架。建立这个统计体系的作用:一是为实施货币金融政策、监测货币金融运行、分析金融发展与国民经济运行提供金融数据;二是为分析金融规划制定金融政策提供依据;三是为对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四是为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比较。
三、MFS与其他宏观经济统计准则的区别
在IMF公布MFS之前,国际上并没有一套独立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准则。尽管其他统计准则都涉及货币与金融问题(详见本章第三节),如SNA体系中资金流量核算的金融账户、BOP体系中的居民与非居民的金融关系统计、GFS体系中的政府与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往来核算。但是,这些国际准则都仅是在本领域的核算中涉及货币与金融问题。就GFS而言,GFS中政府金融行为是属于货币与金融统计的范围,而金融行为仅是政府行为的一部分,因此它不会为除一般政府部门以外的机构部门提供金融统计框架,更无法为货币与金融领域提供一套系统的核算体系,其他统计准则同样如此。
而MFS则是货币与金融领域中最为专业的统计体系,这不仅表现在集中统计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金融活动,而且在涉及货币与金融统计的问题时其处理比其他统计体系更加细致。例如,在对机构部门和金融交易的基本分类上,不仅与SNA等其他统计体系保持一致,而且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分类要比SNA等其他统计体系更为详细,更能体现各种金融机构的职能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特性。
由于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金融活动的枢纽,因此对金融活动总量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统计,主要集中于对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和变化的统计。在MFS中,重点编制的账户主要有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金融账户、重估价账户和金融资产其他物量变化账户。
金融部门从期初的资产负债表,通过本期的金融交易、重估价以及其他物量变化,引起金融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动,并形成期末的资产负债表,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统计原则和会计原则,以统计数据形成被登录下来,并通过特定的数据汇总程序,相应地形成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金融账户、重估价账户和金融资产其他物量变化账户,成为宏观管理和微观决策的重要信息。
金融部门通过发行金融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主要承担者,并向其他部门融通资金而成为金融债权的主体,也就是说作为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中介的金融部门活动是国民经济中金融活动的主体,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的大部分金融活动都能够通过各种金融流量形式在部门账户中反映出来。另外,各种金融政策实施也主要是依据金融部门的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调查,例如货币政策的调整。因此,MFS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中侧重于金融部门,而其他非金融部门的大部分金融活动可以通过与金融部门的金融交易反映出来。
第二节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原则
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是依据国民经济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