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暨南大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茉茉书房
ISBN: 9787566827371
茉琳,原名刘茉琳,广州城长大的长沙妹子,自由写作的高校副教授。暨南大学博士,澳门大学博士后,中山大学、台湾“中央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当代文学学会秘书,广州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文艺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人物周刊》《杂文选刊》及《旺报》(台湾)等,著有《中国教育文化史》《新时代电影的人文探索》,合著《广州舌华录》《中国现代文学原典导读》《粤韵风华七十年》等。
粤讲越精彩 小学三年级时,我随调动工作的父母来到广州,生活 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不会说粤语。好在小孩子融入环境总是 很快的,从不敢开口说话到扛住同学的嘲笑,张嘴说第一 句粤语,很快我就成了家里的小翻译。 虽然从小就学,但真正把这广东话“煲好”“煲靓” ,还是在嫁了广州人真正成了“本地郎的外来媳妇”以后 的故事。逢年过节与婆家的姑姐、舅父坐在一起,听他们 吹水聊天,要真正融入就不仅要发音准确,还得明白那些 本地人才用的词,表示感谢说“唔该晒”,喝汤得说“汤 好甜”,夸小孩子要说“好得意”,婆婆评价人际关系喜 欢用“贴错门神”,过年给公公写挥春他最喜欢的是“家 肥屋润”,这些话语可不亚于老火靓汤,是真正的“进门 ”手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粤语歌曲开始在全国传唱,《射雕 英雄传》《霍元甲》等电视剧的主题曲大概是国人最早熟 悉的粤语歌曲。 用粤语读诗也很有味道。相比只有四声的普通话,粤 语有平上去入且分阴阳共九种声调。“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借问”正是粤语常用的“借问声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 海问”,粤语读着更顺平仄、更好听的诗词数不胜数。 所以不必担心粤语会消失,一种语言的诞生不是一天 两天,消失又岂是一朝一夕?重要的不是语言,而是承载 语言的柴米油盐、粥粉面饭,一方水土在,语言就会流传 下去。今日,广州城里说粤语者貌似在减少,但若是走到 香港、澳门,走到东南亚,走到全球许多国家的唐人街就 会发现,粤语简直是通行世界的语言。 “摆个心落肚”,粤语的世界会越讲越精彩。 饮杯凉茶啦 岭南天气炎热,一年之中多雨湿热,自古就常有瘴气 。在缺医少药的古时候,民间渐渐流行以常见草药熬水喝 来对抗病痛的法子。这草药水主要是对抗湿热,虽然是药 水,但是药性又不太强,可以经常饮用,于是渐渐不以药 相称,有了自己独特的名字——凉茶。 若要数广州的城市名片,广式凉茶必在其中。多年以 前,诞生于1928年的王老吉就以纸包装饮料的模样行销全 国,但毕竟味道近似中药因此在北方并不流行。倒是这几 年川式火锅热席卷全国,吃火锅必上火,喝广式凉茶降火 便成了标配,许多凉茶品牌搭着火锅的顺风车在市场里做 成了大企业。但是这些凉茶,罐装也好,盒装也罢,最多 只属于饮料,与真正的广式凉茶距离甚远。 若要喝正宗广式凉茶,还得去老城区的凉茶铺子。店 面不大招牌却劲,必要写上“五十年品牌”“百年凉茶” 等字号,最吸引人的是店门口的长桌上一字排开几个大铜 壶,旁边的墙上挂着一排写着不同种类凉茶名字的小木牌 。这凉茶铺的老板并非真正行医的医生,却也要问问来买 凉茶的人身体有什么症状,对症喝茶,不说药到病除,但 也能减轻三分病痛。 有一次,父亲突感风寒骤冷骤热,见旁边有间凉茶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