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作者: 柯云路
出版社: 春风文艺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19.11
折扣购买: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ISBN: 9787531338284

作者简介

柯云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龙年档案》、《芙蓉国》等均引起轰动。 他广泛涉猎多学科,将哲学、心理学、文学融会一体,因此作品在各个阶层拥有广大读者。他的人类学专著《人类时间》别具一格,《超级圈套》曾在商界风靡一时,《童话人格》则在当代年轻人中引起热烈反响。 特别是他的关于现代人成长的一系列方法论著作,如《情商启蒙》、《人是宇宙的精灵》、《中国孩子成功法》、《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未来强者之路》、《现代青年成功素质训练教程》等,都曾引起热潮。

内容简介

向爱迪生的母亲学习 家长朋友们,这不是我臆造出来的故事。父母只知道孩子学习注意力 不集 中,不知道因为什么。这样的家教除了给孩子不良影响,不会起任何作用 。 希望家长们从现在开始进入正确的思路,要从根本上解决对子女的教 育问 题,不是烦琐哲学;不是说语文应该怎么学,算术应该怎么学,弄一大堆 所谓 的课外陪读方式来麻烦家长。如果要求家长把语文、算术乃至所有的功课 都管 起来,要老师干什么?要孩子自己干什么?你们想一想,家长的作用在什 么 地方? 凡是在家里扮演唠叨的、埋怨的、陪读的、辛苦的、发愁的家长,全 部是 错误的家教方式。像刚才我讲的那个小孩的父母,肯定每天唠叨孩子,每 天催 促孩子,每天埋怨孩子:你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你回来作业 为什 么不会做?等等。 埋怨有用吗?没用! 正确的教育方法之所以使许多家庭受益,就在于它的彻底性。古人讲 “直指人心”,家教问题也必须直指人心——直接指向我们和子女的根本 关系 上,我们做父母的对子女教育的根本思路上。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聪明的家长。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上一 年级 的时候,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一天到晚不知乱画什么。校长和老师说他 是弱 智,让家长把他领回去。爱迪生的母亲领着孩子到学校,怒气冲冲找到校 长和 老师说:“我的孩子是天才,你们不理解他!”母亲的这点理解,使得爱 迪生 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据我了解,爱迪生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像现在管独生子女那 么操 心。为什么她的孩子成了大发明家呢?就是她作为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欣 赏, 给了孩子向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如果他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很可能你们就这样做):“孩子,为什么 你学 习不努力?你为什么每天乱画?校长说你是弱智,老师说你是弱智,你气 死我 了!”大家想一想,还会有这个孩子的未来吗? 家长和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家长活得很辛苦啊!很多家 长一 谈到孩子就一脸愁容。学习中、差的孩子,父母愁;学习比较好的孩子, 父母 也愁: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在重点学校读书的孩子家长还愁:中考、高 考摆 在面前……每天有各种各样的愁。结果呢,不但没有使孩子的问题得到解 决, 反而使父母也过早衰老,对不对?一张年轻的脸可以愁成不年轻的脸,一 张中 年的脸可以愁成老年的脸,一张老年的脸可以愁成多病的脸。 家教的误区对于家长来讲,也是人生的误区。 有些家长与我交流时,当我问到埋怨式、唠叨式、催促式、打骂式、 训斥 式、陪读式、包办式、操劳式,这些“式”中你们是用哪一个“式”来教 育 孩子的时候,一位家长告诉我,她和丈夫加在一起,把刚才我所说的这些 “式”全部占满。 因为施行家教的女性比男性还多一点,我爱做一个朴素的比喻:你在 家里 做完饭了,别人对你的饭不称赞,甚至表示不满,你做饭的积极性如何呀 ? (众大笑)女同志都笑了!你们对这些小事太有感觉了!每个人都知道的 。你 辛苦了半天,对方不欣赏,不夸奖,还挑剔、数落、埋怨、唠叨,或做饭 时再 给你来个催促式,你有什么好感觉呀?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这种现象,家长说:“你还不学习去!”孩子就急 了, 说:“本来我想去了,你这么一说我就不想学了。”(众笑)大人不也是 这样 吗?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将心比心呢? 以为自己很爱孩子,可是你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吗?今天孩子考试去 了, 回来了你就问:“考了多少分呀?”“在班里是第几名呀?”你想过没有 ,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拿着一个已经被公布的成绩走向家长的时候,是一种什么 心 理。他的心理绝对比当妻子的做了饭想等待丈夫的夸奖更微妙得多。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做事情既是为自己做的,也是在为别人做的。 孩子 是在为自己学习,可是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为周边的世界在学习。大家明白 这意 思吧?他在一定意义上、在心理上还是在为父母学习呀!你们想一想,孩 子的 考试成绩如果比上次稍微进步了一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当他走回家的 时 候,你们不知道他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夸奖一下。他这次比上次考得好了一 点, 这个提高不是很大,你这个家长又很粗心,看了看,觉得不是很精彩,随 便说 一句:“就这样,还行吧!”你觉得很宽容,孩子心里和泼了凉水是一样 的。 如果孩子考得稍微差了一点,本来就有很多心理负担,这时候家长的一个 批 评、一个指责,完全可能使孩子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 女儿为什么喜欢穿黑白格服装? 我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朋友们是干什么工作的,有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 职 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论你干什么,。哪怕不是什么正经工 作,只 是玩耍,甚至是玩扑克、打麻将,都愿意别人赞扬你是不是?可是你想过 没 有,学习几乎是孩子的全部生活,应该怎么对待他们,才能使得孩子有积 极 性,有兴趣,越学越好呢? 那天,一位家长说:孩子和我们不沟通,对父母有逆反心理,不知道 我们 家长多么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 我把孩子叫到前面,问:你妈妈说你不理解家长,对家长有逆反,对 不 对?她说:不对。我说:为什么不对呢?她说:做父母的有的时候不太理 解我 们孩子。我说:举一个例子。 女孩说:我喜欢穿黑白两种颜色为基调的衣服,但是我只要选择这个 颜色 的衣服,妈妈就说我没眼力。 于是我对这位家长讲了:一个上初中的女孩子,在穿着的款式和颜色 上应 该有选择的权利了。你说她没有眼力;反过来让当家长的穿一件孩子喜欢 的衣 物,你上班感觉好吗?不好吧!可是她穿了自己选择的衣服,同学们说好 ,她 自己也感觉好。这是一个做女孩子的自信呢! 我又问孩子:妈妈说你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这个说得对吗?她说: 这个 说得有点对。我对大家说:这孩子对家长是实事求是的。家长说的有道理 的地 方是承认的,是理解的。我问:那你理解不理解做父母的为你的未来操心 呢? 她说:理解。 母女俩那天在现场有一个交流,做母亲的过去不知道孩子有这些意见 。活 动结束后,女孩和母亲站在一起,当着我的面就激动得哭了。她说:老师 ,还 是你理解我们。她妈妈就不好意思了,说:别哭了,你再哭我就更不好意 思了。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让孩子们对你说这样的话:还是爸爸妈妈理解我 !如 果这句话不是说给爸爸妈妈,而是说给其他人了,做家长的应该惭愧。 孩子在穿衣服问题上对家长有意见,好像跟学习无关,但是他一旦找 到了 自信的感觉,有可能把这种状态转向学习,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进 步。 大人也一样啊!今天因为你的工作,因为你的烹调,因为你的交往, 因为 你的玩耍,因为你的歌唱,因为你的舞蹈,受到了赞扬、羡慕、夸奖,你 一天 的状态都好,于是,你干什么都干得挺好。 一首伟大交响乐的开端 聪明的家长不一定是很辛苦的家长。很多后来很有成就的人未必从小 父母 管得很周到、很烦琐。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讲:“从小父母 不管 我,让我自由发展。” 我就特别理解这种状态。我曾对很多朋友讲:从小学一年级起,我的 父母 就不管我的学习,可是我从小成绩始终是很好的。 那么,父母到底给了我什么呢? 父母从小给了我三样东西,一个是学习的兴趣,一个是向上的积极性 ,第 三个是作为一个男孩子的自信。这是我在学龄前父母就给予我的。 那么,家长朋友们,你们实施家教的时候,你重视过对孩子的向上积 极 性、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培养吗?这恰恰是最重要的问题。 《情商启蒙》出版前,编辑看稿子,他看书稿的过程中观念就发生了 变 化,比如“自信,积极,微笑,乐观”,比如重新设计自己的表情,重新 设计 自己的服装,等等。 又比如,《中国孩子成功法》出版前,请一位画家配画。这个画家一 边画 一边学会了一些东西。 画家很爱女儿,当他没有找到正确的家教方法时,他对女儿全部的爱 就体 现在唠叨数落上。要女儿学习好啊,努力啊,向上啊。效果不好。可是, 画家 在为这本书画画的时候,突然学会了一点东西,他马上开始运用。 他说:我觉得当家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发现孩子值得欣赏的那 点苗 头。我晚睡晚起,孩子是早睡早起,我俩常常无法交流。于是经常晚上睡 的时 候,在桌上留个条给女儿。第二天女儿上学一早就走了。她可能也留一个 条给 我。那天,我看见女儿在纸上写了一句话,说她写了一段曲子,让我看。 画家的女儿爱好音乐,业余时间学习作曲,就作了一个开头。要说那 个开 头是比较幼稚的,但是,画家领会了正确的家教方法以后,那天在女儿作 的曲 子上写了一句话:“爸爸看了你写的曲子,非常高兴,这是一部伟大交响 乐的 开头。”他告诉我,如果在过去我肯定说,你看你作的这叫什么曲子啊, 太糟 糕了!太不成熟了!但今天我就写了这句话。他留下这句话睡了。第二天 他起 来一看,女儿已经上学走了。在他留的那句话下面,女儿写了很多话,说 : “爸爸,你真的喜欢我写的曲子吗?你真是一个好爸爸。” 就因为孩子写了一段曲子,爸爸欣赏她,支持她,她感动得不得了, 留下 一大篇话表示对父亲的感谢。当孩子带着这样的心情走到学校时,不言而 喻, 她的状态会非常好。觉得自己聪明,觉得课内功课能学好,搞音乐还能搞 好。 一定是这样!如果爸爸写了另外一句话:“你写的叫什么东西?不务正业 !好 好学习吧!”你说孩子会是什么状态呢? 所以,家长要从家教的误区中走出来,建立新思路;孩子成功的二十 法则 (见本书“下篇”)是任何一个家长学了就会用的:做一做就有好感觉。 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当一个好家长,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一个聪明的家长,一个幸福的家长,一个和孩子沟通的家长,表现在 两方 面:孩子成功,自己也比过去更成功。 P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