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70
折扣购买: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ISBN: 9787569919509
连纯慧,毕业于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并被保送中文研究所,获美国爱荷华大学长笛演奏硕士、美国费城天普大学长笛演奏硕士后,并成为美国费城长笛演奏协会会员,系纯慧工作室讲师、创意总监。 连纯慧曾与台北市民管乐团合作,于台北音乐厅演出长笛协奏作品,亦曾于台北巴赫厅推出长笛音乐。在台湾的音乐旅程中师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所长笛教授黄贞瑛,并多次在长笛大师班公开演奏。2012年,她积极投入古典音乐演讲与写作等推广工作,在“大型音乐导聆沙龙”和企业专属的古典音乐讲座进行音乐教授活动,出版著作《那些有意思的乐事》,期望能够把自身丰富多彩的求学经历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传承给向往音乐的心灵,唤起读者对音乐、艺术和生命的美好愿望。
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于萨尔茨堡格特莱德街的一 幢公寓中(salzburg Getreidegasse,格特莱德街或 称粮食胡同,该房子1818年后开放参观,即为今日之 莫扎特博物馆),他是萨尔茨堡宫廷乐师、著名小提 琴教育家列奥波尔得·莫扎特(LeopoldMozart. 1719一1787)与妻子安娜·玛丽亚(AnnaMal iaMozart,1720一1778)的幺子。由于与姐姐娜娜 (Maria.AnnaMozart,小名Nannerl,1751—1829) 在极年幼时即展现惊人的音乐天分,所以父亲便苦心 孤诣、尽其所能地培植他往职业音乐家的道路发展。 根据萨尔茨堡宫廷小号演奏家,亦是奠扎特家族世交 夏赫特纳(Johann.Andreas Schachtnet)的追忆: “莫扎特对声响具有神准的记诵力,而且可以完美试 奏,在四五岁时即创作出了生平第一首协奏曲。”列 奥波尔得因为察觉小儿子这般得天独厚的天赋,在 1762年1月毅然带着姐弟俩前往慕尼黑出道巡演,向 世人展示莫扎特家族的音乐才华。他们的初试啼声惊 艳四座,琴声所到之处无不令人啧啧称奇。当时奥格 斯堡(Augsburg)报纸描述:“小莫扎特的演奏丝毫无 稚嫩之气,其气势完全能够媲美一位成熟的音乐家。 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各种风格上即兴变化,也可以易 如反掌地试奏、伴奏,或者为某段旋律添加数字低音 。更神奇的是,即使琴键被布遮盖,这位小男孩依旧 能云淡风轻、面不改色地从指尖上流泻出华丽的旋律 !”除了音乐长才外,小莫扎特也酷爱数学,他经常 疯狂地把算式写满墙上、桌上或者地板上,甚至现今 存留的许多乐谱手稿都可寻得其涂鸦算术游戏和数学 丘∑式的痕迹。 莫扎特从未正式拜师学艺,他的创作素材及舞台 经验皆来自马不停蹄、披星戴月的旅行生涯。其中 1764年4月的英伦之旅对莫扎特影响甚大,亦是他终 生难忘的旅程之一。伦敦是作曲家亨德尔呼风唤雨、 叱咤风云超过四十载的地方,虽然初抵英国的莫扎特 已无缘面见这位作曲界的一代宗师,但处处可听闻亨 德尔所留下的不朽名作。原本就喜爱音乐的乔治三世 在莫扎特抵达英伦的首日便给予这位音乐神童艰难的 键盘试奏,莫扎特不但轻易通过考验,还可如飞檐走 壁般任意将考曲变奏延伸。他们一家被邀请至名闻遐 迩、美不胜收的瑞尼拉花园演出,列奥波尔得也大举 宴邀各方爱乐人士私下来听小莫扎特在键盘上的神乎 奇技。当时的伦敦音乐界对这位未满10岁的天才既爱 又妒、既惊又疑。在这种氛围下,一位爱乐的巴林顿 律师受命亲自检视小莫扎特技术与年龄的真伪。他在 近身观察以及动用人脉取得莫扎特家族的户籍数据后 ,在1769年行文英国皇家学会表示此儿童确有过人之 禀赋,方稍稍平息了喧嚣沸腾的对小莫扎特年龄的争 论。 不过这趟英伦之旅对年幼的莫扎特最大的收获并 非赚取名利,而是结识了音乐之父巴赫的小儿子,音 乐史上称为“小巴赫”或“伦敦巴赫”的。“小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