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阅读(第3辑信仰美文)

天下阅读(第3辑信仰美文)
作者: 钱晓征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3.64
折扣购买: 天下阅读(第3辑信仰美文)
ISBN: 97875463042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贱民!卑微的神灵》 佚名/文 “贱民”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了近两千年,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其 他等级的人们享受生命的尊贵,如今,种姓制度已经成为影响印度社会秩 序的一大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昔日的贱民们能够享受同样的阳光。( 点评:安安)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在几十年前被官方宣布废除,但在小城市与乡村 ,几千年来的影响不是官方的一纸声明便可以消除的,昔日在种姓制度中 位于最底层的“贱民”依旧过着暗无天Et的生活,他们必须面对婆罗门、 刹帝利、吠合和道陀罗这四个等级的优越感,甚至在少数民族伊斯兰教徒 面前,他们也无法抬起自己的头。 为什么神会让我生在这样一个国家 有些人认为毛亚的许多做法都违反了印度人的道德观念。他们认为毛 亚应该和自己的祖辈一样甘心生为贱民,而不是做出抗争。 毛亚是一个制革工人,按照印度的传统法律与习俗,与动物的皮毛打 交道使他成为一个不洁的人。毛亚不甘心让自己的孩子也终生做一个贱民 ,他在村庄之外买了一小块土地,并向警察和其他权威人士提出,希望能 够和其他种姓的村民一样饮用村子里的井水。他激怒了那些以自己的种姓 和血统为自豪的人们。 那天晚上,毛亚还在另一个城市工作,8个自诩是刹帝利的男性暴徒冲 进毛亚的家,痛打了毛亚的妻女,最终一把火烧掉了他刚刚建好的房子。 惊恐不已的毛亚举家搬到了拉贾斯坦邦,直到两年之后他才敢携家人 重返故里,这还是基于一位人权律师把他的遭遇公之于众,舆论的力量带 给他些许的保护。 起初,毛亚对我要求见面表示出明显的敌意,我费了好一番口舌才说 服他。见面的地点选在他家的院子里,这个院落在村子的边缘,而且位于 下风头,那些自认为比毛亚“高贵”的人们甚至不屑于在空气中嗅到“贱 民”的气味,毛亚站在院门前迎接我的到来。 他是一个52岁的男人,身材瘦高,相貌英俊,头发花白,每一道皱纹 间似乎都被生活的苦难填满。寒冷的夜晚,毛亚只在身上裹了一件单薄的 浴衣。他的妻子不声不响地给我们送上一杯茶。毛亚心有余悸地说:“我 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那些捣毁我的家园的人,似乎我经历的苦难对他们而言 一文不值。” 毛亚在说到这里时从嘴角漾开一丝苦笑,“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尊重 甚至不如一头牛。”他的声音在暗夜中显得异常疲惫,“为什么?神会让 我生在这样一个国家?” 在印度,如果你在出生时成为一个印度教徒——这多半由你的父母决 定——你便会进人这个种姓体系。你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非生而平 等,人是生来就属于不同的种姓的。作为印度的国教,它以严格的阶层划 分体系影响着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在这种统治之下,身为贱民的父母只 能生出同样身为贱民的孩子,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开始, 他们就是其他种姓人眼中不洁的化身。 知识未必改变命运 贱民们无法在人群中掩饰自己的身份,他们似乎被父辈在额头上写下 了醒目的两个字——贱民。苏哈德·索拉特是新德里约哈拉‘尼赫鲁大学 的毕业生,也是那里仅有的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几个贱民之一,即便已 经拥有如此优越的教育背景,他仍然无法摆脱身份带给自己的困扰。 贱民们在社会上只能从事“肮脏”的工作,这是1500年以来的种姓制 度形成的条文。即使有一些贱民能够从事“干净”的工作,多半也是以极 低的报酬为农场主们劳作。在一个像印度这样表面上标榜自由的国家,贱 民们被强大的社会习俗紧紧地踩在脚下,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印度对贱民的歧视已经大幅度减轻,自从1947年 印度独立之后,贱民的社会地位略微得到了提高。但事实上,贱民们仍然 活得极为辛苦。 或许在过去的日子里,贱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们浑浑 噩噩地过日子,但是当贱民的子孙们意识到自己也有生命的权力之后,他 们开始抗争,用呐喊、静坐、绝食甚至鲜血与生命与这个社会抗争。 贱民的子孙由于长期被压迫,心中的怒火难以遏制,他们中的一些人 选择用暴力向社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向社会发问:“我们同样拥有干 净的身体,我们同样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肉,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法律 ,为什么我们一定是贱民?”其他种姓的人们也选择以暴力回击,几乎每 一天,在印度的每一条街道上,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因为种姓制度引发的 仇杀。或许,印度政府到了考虑彻底废除种姓制度的时候了。 (摘自《文汇百花周刊》) 《六百一十三条教规》 小唱/文 教规存在的意义既是让人们弃恶从善。但是太多的人偏执于教条,却 忽视了这些规矩存在的真正含义。做每一件事都应该用心去体会,而不是 盲从。(点评:李秋) 很久以前,以色列有一个犹太教祭司叫萨兰托,他公正严明,深受教 民的尊敬。每年逾越节前夕,萨兰托都要亲自去教民家访问,督促他们按 教规庆祝节日。 萨兰托似乎对节日圣餐上用大苏打饼(犹太人在逾越节吃的不发酵面包 )特别重视,每次都要问主人家的饼是买来的还是雇人烘制的。如果是买的 ,问是从哪家店买来的;如果是雇人做的,问受雇的人是谁。 这年逾越节的时候,萨兰托不幸生了重病,他的门徒劝老师在家休养 :“请让学生我替您去访问教民吧。我熟记六百一十三条教规,如果有人 违反了其中的一条,我会纠正他们的。”萨兰托在病榻上摇了摇头。 门徒以为老师还不放心,赶紧说:“我知道烘制大苏打饼的正确工序 ,而且会认真检查,确保家家都用上符合教规的苏打饼。”“不,我不是 这个意思,”萨兰托用沙哑的声音说,“不要管那六百一十三条教规。每 到一家,你要检查的只有一件事:如果他家的饼是买来的,你要问明白他 有没有拖欠店老板的饼钱。如果他家的饼是雇人烤的,你要问清楚受雇的 人是否拿到了合理的报酬。” (摘自《意林》)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