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丛书

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丛书
作者: 编者:昂海松//闻新//童明波|责编:孙连民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90
折扣购买: 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丛书
ISBN: 97875713064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古人能腾云驾雾是真的吗? 上古时期起人类就常常凝视着神秘莫测的天空,幻想 着和飞鸟一起遨游天际,而这一切仅仅是人类真正征服蓝 天的开始。出于对飞行的强烈向往,人类赋予了飞行不同 的寓意,从而创造了一系列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 中国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因偷吃了 长生不老之药而身体变轻,飘浮升空直奔月宫(图1- 1),那时的人们认为身体变轻才能飘浮直达天空;隋唐时 期,敦煌“飞天”壁画把人类飞天的幻想雕刻得栩栩如 生;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 里,大闹天宫(图1-2)的情节不仅是对飞行于无穷天际 的无限遐想,可以说是现在星球大战的前身;哪吒脚踏风 火轮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与今日的喷气式飞机有异曲同工 之处;更有绿林好汉轻功水上漂、御剑飞行等武功,都是 人类对摆脱地心引力的美好愿望。 与国人天马行空的传说一样,西方也流传着许多飞天 神话。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蜡粘贴羽毛做成翅膀飞 行,却因飞得太靠近太阳让翅膀上的蜡融化,最终坠海而 亡;爱神丘比特有着闪闪发光的金色翅膀,使他可带着弓 箭漫游天地;更有会飞的船、驰骋的飞马和穿梭的飞毯 等,这些飞行神话不仅丰富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更是对航 空时代真正来临的憧憬。 《庄子·逍遥游》中写道: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 风在它的身下支撑,翅膀凭借风力朝南飞行。庄子对大鹏 展翅九万里的设想正与今日空气动力学中的“翼”、大气 和阻力等理论不谋而合。在这些瑰丽浪漫的想象之下也不 乏能工巧匠对真正飞天的大胆尝试。 木鸟,又称木鸢,最初记载于战国时期。《墨子·鲁 问》中写道“公输子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 下”,记载了鲁班耗费三年制成一只木鸟,并一飞冲天 (图1-3a)。在东汉时期,《太平御览》中记载张衡也 制造了一只可以飞行的木鸟,原文是“假以羽翮,腹中施 机,能飞数里”,这大概是最早的航模飞行器了。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由中国劳动人 民于东周时期发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风筝是借助 空气动力而升空的重于空气的原始飞行器(图1-3b)。 风筝主要受重力、气动力和拉线拉力,遇气流而上升飞 行,无风而下降,可作为古代战场上的军事联络工具。美 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在正厅“飞行里程碑”的一块标牌 上用醒目的大字写道:“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 箭。” 晋朝时期,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记载了一种 名叫“飞车”的机械。书上写道:“或用枣心木为飞车, 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 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 人也。”其中的“飞车”被认为是竹蜻蜓的最早记载。 竹蜻蜓外形呈T形,由竹柄和“翅膀”组成。用双手 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便会旋转飞向 天空,随着升力减弱而落到地面。竹蜻蜓在18世纪传到欧 洲,被西方称为“中国陀螺”(图1-3c)。1976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