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8.60
折扣购买: 史记少年版
ISBN: 9787218154190
王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天津孙子兵法与古代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会员。著有《张伯苓的大学理念》等书。 王建明,1976年生,湖南沅江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天津市历史学会监事、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理事。编著有《中国近代通史》等书。
五帝本纪·轩辕称帝 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吗?那是因为在很久以前,中国大地上分别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打了起来,黄帝部落赢了,于是炎黄部落合并。再后来,炎黄部落合起伙来攻打蚩尤部落,把蚩尤打败,其子民又融入炎黄部落。于是,我们便以炎黄子孙自居。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就与众不同,才几个月就能说话,年幼时机敏过人,长大些又诚实勤奋,成年后见闻广博,看事透彻。 后来,神农氏后代的势力日渐衰落,诸侯间争战不断,而神农氏又没有实力去征讨。在这个时候,很多诸侯也不来朝贡,于是黄帝开始训练士兵,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打得诸侯们不得不臣服。有一个叫蚩尤的最为残忍暴戾,没人敢去征讨他。还有一个炎帝,他想进攻欺压诸侯,结果诸侯都归顺黄帝了。黄帝推行德政,整肃军队,并且认真研究节气变化,丈量土地,种植黍、稷、菽、麦、稻等农作物,使人们安居乐业。除此之外,黄帝还训练了一批熊罴(pí)、貔(pí)貅(xiū)、(chū)虎等猛兽。黄帝用这些猛兽与炎帝打仗。最终,黄帝打败了炎帝。后来,可恶的蚩尤不服从黄帝的管束,再次发动叛乱。于是,黄帝又调派四方诸侯的军队与蚩尤进行决战,这一次,黄帝放下了仁慈之心,擒获并杀死了蚩尤。从这之后,黄帝即轩辕正式取代了神农氏,诸侯们都顺服、尊崇他。天下有谁敢不归顺的,黄帝便去征讨谁。可以说,为了天下太平,黄帝从未有一刻放松过,他殚精竭虑,勤勤恳恳,只为民众能过得富足安定。经过多年的努力,黄帝终于统一了中原,组建了大部落联盟——华夏部落。 黄帝向东到过东海,登过丸山和泰山。向西到达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向南到达长江流域,登过熊山、湘山。向北驱逐过少数民族荤(xūn)粥(yù),在釜山召集诸侯,然后在涿鹿山下广阔的平原上建立了都邑。 黄帝带领军队四处迁徙,用云彩来命名官职,军队称为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监督各诸侯国。后来,黄帝获得了上天赐给的宝鼎,用蓍(shī)草推算历数,预测未来的节气。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民众。黄帝还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五行的变化, 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开采土石金玉以供民用,他劳心劳力,有节制地使用水、火、木等要素。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因为土是黄色的,所以号称黄帝。 《五帝本纪》节选一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①,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②,以征不享③,诸侯咸来宾从④。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⑤,艺五种⑥,抚万民,度四方⑦,教熊罴貔貅貙虎⑧,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⑨,未尝宁居。 注释 ①暴虐:侵害,侵侮。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 ②习:演习,操练。干戈:古代兵器。 ③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 ④咸:都。宾从:归顺,归从。 ⑤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 ⑥:同“艺”,种植。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 ⑦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度:量长短。 ⑧熊罴、貔貅、虎:都是猛兽名。 ⑨披:开,打开。 译文 在那个时代,神农氏后代的势力日渐衰落,各诸侯间战乱不断,但是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黄帝操练士兵,去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把诸侯们打得都来称臣归服。其中有一个叫蚩尤的最为残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结果诸侯都跑去归顺轩辕了。于是轩辕推行德政,整肃军旅,研究四时五方的节气变化,种植黍、稷、菽、麦、稻等农作物,抚慰千千万万的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使人们安居乐业。轩辕还训练了一批如熊罴、貔貅、虎般勇猛的士兵,用来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打仗。经过几番交战,黄帝获得了胜利,实现了征服炎帝的心愿。蚩尤发动变乱,不服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就征调四方诸侯的军队,和蚩尤在涿鹿的郊野进行决战,最后擒获并杀死了蚩尤。这样,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便去征讨他们,平定了以后就离开那个地方,他一路上披荆斩棘,开山通道, 从来都没有在哪儿踏踏实实地居住过。 明地理 涿鹿:涿鹿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桑干河流经此地,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蓄养牲畜。因此从远古时期开始,古代先民就在此地繁衍生息。约5000年前,炎、黄两帝在涿鹿大战蚩尤,合符釜山,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析词义 炎黄子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炎帝和皇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的部落曾经发生战争,最终以黄帝获胜告终,两个部落也渐渐融合在一起。炎黄及其臣子、后代开创了农耕、医疗等重要技术,所以炎黄时代也被视为华夏文化和技术的源头。历朝历代,统治者及人民都视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有所思 《史记》何以略过三皇,直接从五帝讲起? 五帝本纪·尧舜禅让 相信大家都读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谦让,把大的梨让给他人。那我们是否知道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有些人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争得头破血流,而有些人心甘情愿让出统治权给更有能力的人。这些人的心胸是宽广阔达的,而下面我们要讲的尧和舜就是这样的人。 由黄帝开启华夏一统时代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华夏联盟的实力越发强大。黄帝的曾孙帝喾(kù)驾崩后,国家被继位的帝挚治理得不好,便由放勋继承了帝位。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家非常熟悉——尧。 帝尧宅心仁厚,聪慧机敏,待人温暖亲切。他富有却不骄狂,尊贵却不傲慢。他能够尊老爱幼,使九族亲密无间,然后再明确地划分百官的职责,最后使各地诸侯之间也能和睦共处。 这些事做完后,帝尧就命令羲氏、和氏, 遵循上天的意旨, 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慎重地教民众利用节令进行耕种生产。帝尧一再告诫百官各守其职,终于把各种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尧寻找继承人的时候,诸侯纷纷辞让,不敢接受帝位。这时有人提议立尧的儿子丹朱做继承人,还有人提到共工,都被他否决了。 有人推荐了虞舜。为了考察他,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这两个女儿来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放下架子,住在妫(guī)水边的家中去,遵守妇道。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舜担任司徒的职务,谨慎地推行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间的五种伦理道德,人们都能遵从;尧就又让舜广泛地参与处理百官事务,舜也能把各种事务处理得当;尧最后让舜在四门主持迎接宾客的事务,四门的人对宾客非常亲切和睦,诸侯及远方宾客都对舜肃然起敬。尧认为舜非常了不起,把他叫来说:“三年来,你谋划事务非常周密,说过的事都能够做到。你来继承我的帝位吧。”舜认为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几番推辞之后,最终还是在众人的坚持下于正月初一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禅让的帝位。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不能把天下传授给他,所以才把帝位禅让给舜。尧让位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都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样悲痛。三年之内,全国各地都不演奏喜庆的音乐,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对尧的怀念。 三年的丧期结束,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迁居到了南河的南岸。然而诸侯到晋见天子时,都不去朝见丹朱,反而去舜那里,有诉讼纠纷的人都去找舜评断,歌功颂德的人都称颂舜。舜见到诸侯和百姓都来找他,就说:“这是上天的意旨啊!” 于是才回到京都登上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帝舜。 《五帝本纪》节选二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用命①,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②。”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鳏在民间③,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⑤,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⑥,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⑦,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是序⑧。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汝谋事至而言可绩⑨,三年矣。女汝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注释 ①庸命:指顺应天命。庸:同“用”。 ②鄙德:德 忝(tiǎn):辱,玷污。 ③矜(guān):通“鳏”,无妻的成年男子。 ④ (yín):愚顽。 ⑤:形容孝德厚美的样子。 ⑥妻之二女: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 ⑦五典:即五常之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⑧时:通“是”,这里是因此、就的意思。序:有秩序。 ⑨女(rǔ):同“汝”,你。至:周到。绩:成,这里指做到。 译文 尧说:“啊! 四方诸侯,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中有谁能够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呢?”诸侯们回答说:“我们缺乏应有的德行,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么,你们都来推举吧,哪怕是你们的亲戚或者是隐居的人才。”大家都对尧说:“在民间有一个单身汉,名叫虞舜。”尧说:“是的,我也听说了,他这个人怎么样?” 诸侯们说:“他是一个盲人的儿子。他父亲顽劣,母亲愚笨,弟弟傲慢,而舜却能用孝道来感化他们,使他们渐渐向好处发展, 不再干坏事了。”尧说:“那我就来试试他吧!”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这两个女儿来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放下架子,住在妫水边的家中去,遵守妇道。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舜担任司徒的职务,谨慎地推行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间的五种伦理道德,人们都能遵从;尧又让舜普遍参与处理百官事务,百官们因此很有秩序;尧最后让舜在四门主持迎接宾客的事务,四门的人对宾客非常亲切和睦,诸侯及远方宾客都对舜肃然起敬。尧派遣舜进入山林川泽,遇到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认为舜非常了不起,把他叫来说:“三年来,你谋划事务非常周密,说过的事都能够做到。你来继承我的帝位吧。”舜认为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禅让的帝位。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探古迹 文祖庙:文祖庙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祖镇。相传远古时代,在这里有两个部落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以至元气大伤,面临被其他部落吞并的危险。舜受命调停,重新划定两部落的边界,并在界碑上刻下“尧文德之祖界”几个大字。此碑后不知所踪,永乐年间被村民挖出,虽已断为数截,但前四字依旧清晰,而后两字只剩半截。后经人指点,知道这里是尧帝祖庙,因此人们在这里重新修庙立碑。碑上的字也改为“尧文德之祖庙”。再后来,庙所在的村子便被称为“文祖村”。 识典故 尧天舜日:意思是尧、舜在位的时期。在古时候用来称颂帝王治国有方,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典出南朝·梁·沈约的《四时白纻歌》。该词可用作宾语、定语。 有所思 有关尧舜禹禅让,有没有别的说法? 1.少年读史记,国学早启蒙,增智成大器,一部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2.文学、史学、哲学等国学经典荟于一编,根据《史记》原典本纪、世家、列传编排。 3.100多位历史人物归纳解读,覆盖文言文重点篇目,提高语文成绩,提升作文水平。 4.国学经典通识读本,集故事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5.实用性:经典原文·趣味故事·图文并茂·精编精校·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升华思维·提高素质 6.可靠性:历史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昊,历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王建明组织编写审定。 7.趣味性:趣味导语+原典注音+精确注释,识典故+探古迹+析词义+访名人+明地理+格古物+有所思 8.启发性:每章末尾精心设计问题一小问题,有举一反三之效,真正讲透《史记》奥秘! 9.知识性:据青少年学习心理制作的阅读盛宴:讲解、注释、翻译字斟句酌,照顾青少年阅读喜好,知识点补充深入浅出,贴合青少年认知水平。 10.全面性:历史、语文、国学、哲学无所不包:一编在手,尽享多门类知识,学语文、增智慧、立大志、早成才,一步到位。 11.专业性:严谨、专业,拒绝误人子弟,参考多家研究成果,名家学者全程把关,全面提升文本质量,真正呈现《史记》原貌,带青少年亲近经典。 12.精美性:内容编排匠心独运,穷尽古籍善本严选100余幅插图,古色古香且多为被教科书采用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