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图--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幸福地图--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作者: (美)埃里克·韦纳|译者:文嘉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30
折扣购买: 幸福地图--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ISBN: 97875404738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美国是一个**乐观的**,有三分之二的美国 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我看来,有了希望,才会幸福 。 当论及对幸福的思考、咀嚼、忧心、追逐,以及 对它不曾亲近的哀叹,美国却是一个**大国。十个 美国人中,有八个自称每周至少思考过一次幸福的问 题。况且单凭美国励志产业的规模和前景,就足以证 明美国人不满足于现状、急于提高自身的决心。 纵观各国,除美国外,无一在开国宣言之中宣扬 对幸福的膜拜。诚然,《独立宣言》仅仅强调了人们 追求幸福的权利,至于追求与否,那是人们自己的事 ——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妙语所言。追求幸福有很 多方式,有些合法,有些不合法,有些明智,有些却 不怎么聪明。 美国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之一便是迁徙。美国是建 立于动荡之上的**,如果“幸福难民”们不去寻找 幸福之所,英国清教徒当初又如何会移居美洲?若不 是满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又何来“开拓精神”的蔓 延?“在美国,闯荡世界即是要离开我们业已熟知的 世界。”杂志编辑兼教师艾勒里·赛德维克在他的自 传《幸福的职业》一书中写道。 赛德维克于一九四六年写下了这句话。在那以后 ,美国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每年迁居的美国人将近 四千万。其中不少人无疑是为了得到新的工作机会, 或是为了照顾患病的亲属。但*多人迁徙的原因,却 只是相信自己的幸福尚在别处。 我这一路见到的不少“幸福难民”,如琳达、丽 莎、罗布、杰瑞德等人,大都怀有这一想法。吸引这 些人的是这些地方的“能量”吗?我不确定。但我认 为,他们的迁徙还有*好的解释,即他们愿意在不同 的地方做不同的人。 在人类历史中,对居住地的自由选择算是件新鲜 事。几个世纪以来,世人大多认定一处扎根发芽,开 枝散叶。只有遇上天灾人祸,如洪水、饥荒,或是新 邻居蒙古不时进行的骚扰,才会举家迁徙。除一些极 为富有的人外(有钱多作怪),普通人并不会为了寻开 心而不停换地方住。冒险——特指褒义的冒险——是 现代的新词。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冒险大多是人们不 得己而为之的事情,不曾有人主动去找这个罪*,自 然*不会心甘情愿为它掏腰包。中国有句老话说“宁 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就是无奈之语。 美国*幸福的地方又在何处?我在幸福学中并没 有找到答案,也找不到任何确切的说法。密歇根大学 的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告诉我,越往西行,越接近幸 福。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大卫·施卡得 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与同事们对加利福尼亚和密 歇根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幸福(或是不幸 福,一切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程度相当。施卡得 将其称为“聚焦幻觉”:身处密歇根的寒冷萧瑟之中 ,人们便以为加州的生活幸福无比,但他们往往没有 考虑到负面因素,如交通堵塞、高昂的房价、山林野 火等等。于是施卡得得出结论:人们所聚焦的事物, 其实并不能带来预期的改变。 再看看其他研究成果,有的指出美国*幸福的地 方在中西部地区,有的则认为密苏里州*为幸福,还 有的索性把目光锁定在那些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市。 结论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地区 之间的幸福水平差异并不会大于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我试着喜欢上迈阿密,我真的尽力了。我努力融 入迈阿密的生活。我去海滩,我学习西班牙语,我大 喝古巴咖啡,我甚至考虑过隆胸。但迈阿密充足的阳 光却丝毫温暖不了我的心。 我若身为拉美人,没准真能喜欢上迈阿密。拉美 人并不算富裕,但十分幸福。有研究表明,拉美人在 移居美国之后,幸福感仍然不减一分。我问过古巴籍 美国人乔伊·加西亚这个问题,他认为这种说法有一 定的道理。 原因一部分在于拉美人对家庭的重视。某天,我 与乔伊学迈阿密人一样懒懒地坐在一家常有名流出没 的咖啡馆里消磨时间,乔伊说道:“成为集体生活的 一部分后,你的存在便被放大。于是,也就凸显了活 在当下的重要。西班牙语有句老话,翻译过来就是‘ 你舞蹈过,但你带不走这支舞蹈’。” 道理不错,可是我的舞跳得很糟。难怪迈阿密与 我不合。一个人的天堂可能是他人的地狱,反之亦然 。几个世纪前,欧洲传教士们**踏足格陵兰岛时, 一心想劝当地的异教徒们皈依基督。于是,传教士们 故技重演,软硬兼施地吓唬当地人说:信奉基督者有 机会上天堂,不信者则会被打入永恒的地狱。 格陵兰岛人于是好奇地问:“地狱是什么样子呢 ?” “噢,那里很热,很热。”传教士们想了想,说 道,“一年热到头。” 格陵兰岛人扫了一眼他们的家园——那片漫无边 际的北极冻原,然后回答道:“多谢您了,我们还是 下地狱吧。” “天堂早就过时了。”(P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