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路人影/蠹鱼文丛

苦路人影/蠹鱼文丛
作者: 孙郁
出版社: 浙江古籍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苦路人影/蠹鱼文丛
ISBN: 97875540127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个人到了晚年,倘还写作,大概会有很真实的 东西在,所谓老之将至,其言也善吧。近读陈独秀晚 年致台静农的数十封信札,感慨万千。这些遗稿大多 藏于台氏后人手中,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 究所主办的《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三卷第一期刊 出了其中的文字,读来如见陈氏的容貌,形象可感的 东西颇多。研究现代史,这些信札是不可不读的。可 惜中国大陆的读者暂时还读不到它们,陈氏晚年的情 形,并不被世人明了。 自从离开政坛,陈氏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两方面, 一是继续从事政治文化研究,力主托洛茨基的某些观 点。二是潜心学问,回到史学与文字学中。他在和台 静农的交往中,述学的时候颇多,也偶尔言及人事, 性情依旧,只是讨论学问的兴趣更浓,俨然一个学究 了。那时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讨论的是《说文》《 广韵》《集韵》《尔雅》里的问题,我们这些外行, 是看不太懂的。但透过其中的语态,倒可看到他的精 神本色:第一,不依附于权贵,还如过去那么恪守节 操。第二,以忧患之心穷极历史。第三,又回到“五 四”前后的状态,以文化梳理为本,建立新型的学术 理念。因为那时他身心疲惫,病魔缠身,许多工作不 能如愿去做,便希望自己的友人能动手做他未竟的工 作。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陈氏在晚年,又回到了学者 的状态,立足于学术,试图实现在尘世中无法完成的 事业,这也可说是一种理想归宿吧。一九四〇年三月 九日,他在致台静农的信说: 静农兄左右: 兄与老舍来此小聚即别,未能久谈为怅!闻兄返 白沙时颇涉风涛之险,甚矣,蜀道难也。魏建功同学 倘已到白沙,请代向其乞赠《天壤阁甲骨文存》一册 寄下。甲骨文以最初王、刘所藏及最近研究院所获者 为最可靠也。闻蔡先生故耗,心颇悲痛,留白沙之北 大同学有举动否?留江津者不知有几人,能会合而公 祭之否? 此信写得颇为凄凉孤寂,但又体现着学人的风骨 ,全不带他在党内时的躁气。对一位曾叱咤风云的人 物而言,隐退江湖之时,心绪往往是复杂的。老舍与 台静农的光顾,确给他带来一丝快慰。在他眼里可信 任者不多,唯有那些像台静农一样的书生,让他感到 温情。此时“五四”时的旧友多已逝去,蔡元培、鲁 迅、钱玄同的病故使其哀凉不已,身边可谈心者,唯 旧京的几位故友。台静农外,沈尹默、魏建功和他均 好,学界还有一片净土,有真人聚集于此,那是令人 不胜欢欣的。在四川江津这样一个偏僻之地,陈氏也 常受到谣言的攻击,比如有人诬其从国民党那里每月 得三百元现金,他只好请台静农等友人出面辟谣。对 外交往的时候,他也常常苦于人心之险恶,像王云五 这样的出版家,对陈氏的书稿压了许久不予出版,在 他看来,是只“认得势力,不认交情”,殊可叹也。 看陈氏晚年的信札,觉得他已大彻大悟,因把红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