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世界(精)/李毓佩数学科普文集

数学大世界(精)/李毓佩数学科普文集
作者: 李毓佩
出版社: 湖北科技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数学大世界(精)/李毓佩数学科普文集
ISBN: 9787570603794

作者简介

李毓佩,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享****颁发的**特殊津贴。两次获得北京市**教师称号。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出版了《李毓佩数学童话总动员》等各类科普作品120余部,约1000万字。多种图书在香港、**、韩国出版。作品曾获得2010年**科学技术进步奖、**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科普作品评奖一等奖、全国**数学教育图书奖一等奖、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一等奖、全国**少儿图书奖一等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海峡**吴大猷科普作品奖等。 除了数学科普图书的写作以外,还进行科普创作的理论研究,出版了《数学科普学》一书,在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了“数学科普研究”的课程,该课程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内容简介

后来,哥德巴赫根据9=3+3+3,1l=3+3+5, 27=3+11+13,103=23+37+43,又提出,每一个大于或等于 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质数之和。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对 于哥德巴赫的这个猜想,有人对偶数逐个进行了检验,一 直验算到三亿三千万,发现这个猜想都是对的。可是,偶 数的个数无穷,几亿个偶数代表不了全体偶数。因此,这 个猜想对于全体偶数是否正确,还不能肯定。 150年过去了,直到190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没有解 决。就在这一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 际数学家会上把“孪生质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作 为19世纪*重要的问题提了出来。 20世纪初,数学家发现直接*破这个堡垒很困难,就 采用了迂回战术。先从简单一点的外围开始。如果能先证 明出,每个大偶数都是两个“质数因子不太多的数之和” ,比如,50=5×7+3×5,说明偶数50可以表示为“各含有 两个质数因数的数之和”,记作(2+2),这里的2是质数因 数的个数。然后逐步减少每个数所含质数因数的个数,直 到*后,每个数只含一个质数因数。也就是说,这两个数 本身就是质数,这不就证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了吗?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 表示为两个“质数因数个数都不超过9的”的数之和。简记 为(9+9);1924年,数学家拉特马赫证明了(7+7);1938年 ,埃斯特曼证明了(6+6);1938年和1940年,布赫斯塔勃 相继证明了(5+5)及(4+4);1958年,我国青年数学家王元 证明了(2+3);1962年,王元和山东大学的潘承洞教授又 证明了(1+4);1965年,维诺格拉托夫等人证明了(1+3)。 包围圈越缩越小,工作也越来越艰巨,每往前走一步都是 异常困难的。 1966年,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向全世界宣布,他证 明了(1+2)。离*终目的(1+1)只有一步之遥了。由于陈景 润的证明过程太复杂,有200多页稿纸,所以他的证明过程 没有全部发表。 . 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 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篇重要论文。陈景润的论 文,在**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位外国数学家写 信给陈景润说:“你移动了群山!”古今大数谈 在阿拉伯数字输入欧洲之前,欧洲普遍使用的是罗马 数字。罗马数字中用L、c、D、M分别表示50、100、500、 1000。 罗马数字不是进位制的,写起来**麻烦,比如3888 要写成: M M M D C C C L X X X V Ⅲ 一个四位数要写上长长的一行。 罗马数字的符号,在民间流传的到1000就截止了,下 一个数5000没有给出特殊的符号。可以推想,用罗马数字 记一个上百万、上千万的数要写满一页纸。由于写出一个 大数都很困难,人们很少去谈论大数。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是历***早提出大数的人 。他在《数沙者》一书中说道:有人认为,无论是在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