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汉书
ISBN: 9787508644745
历代学者喜将《史记》与《汉书》进行“马班异 同”的比较,而且多持褒马贬班的态度。其实,《史 》《汉》之间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之处;至少从 前者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后者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的 角度来讲,二者并列第一,各有所长,很难论定孰优 孰劣! 所谓断代史,是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 个朝代历史的史书。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等人编纂 的这部《汉书》(又称《前汉书》)就是中国第一部 断代史,而且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出自家学的断代 史著作,其价值不容低估。 一、续写《史记》风潮中成书的断代史《汉书》 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记述历史,这一习惯形成的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无论如何与司马迁创立《史记 》(严格地说魏晋以前叫《太史公书》)的成功是分 不开的。至少,司马迁的《史记》一经问世就制造了 大批的“粉丝”。又因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 年间,而且很快出现缺失,所以在西汉那些爱好《史 记》的“粉丝”中有一位帝、成帝之间的博士褚少孙 已经开始续写《史记》了。从此以后续写《史记》者 不断,如成帝时的扬雄及刘歆、阳城衡、史考山等。 后来班彪也起了续写《史记》的动念,他认为当 时虽然有着各种对《史记》的续写,但多为鄙俗之作 ,缺乏继承太史公的文才,所以他要亲自续写《史记 》。然而,到了他儿子班固的时候,开始那种续写《 史记》后篇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最终写出了《汉书》 。也就是说班彪的时候确实是希望写《史记》的续篇 ,但是班固则上自汉高祖下至前汉结束,将这二百三 十年间的史事撰述为《汉书》。《汉书》虽说大体沿 袭《史记》的体例,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与《史记 》的通史体例相反,《汉书》是断代史。 二、《汉书》是学问世袭制时代的家学撰述 《汉书》本是班彪、班固作为家学开始编纂的, 这一点与《史记》作为司马谈、司马迁的家学创作而 成书是同样的,这是古代学问世袭制时代的必然产物 。虽说中途加入朝廷的干预,还有马续等人的帮助, 但从撰述旨趣到主要执笔人来说,《汉书》无疑仍是 一部家学的撰述。当然,《汉书》所记汉武帝以前的 部分来自于《史记》,但那也是史家司马氏的家学作 品。二十四史中唯有《史》、《汉》出自家学,正是 周代至两汉的中国古代学问大多出自家学的具体写照 。 无论如何班固是《汉书》的主要作者,所以就像 通常以司马迁为《史记》作者一样,人们提到《汉书 》的作者时单称班固。班固(公元三十二至九十二年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自幼聪敏 。九岁能作文章,诵读诗赋,博通群籍。他二十三岁 决心继承父业,在班彪生前所撰《史记后传》六十五 篇的基础之上编纂了《汉书》。然而,公元六十二年 因有人诬告他“私作国史”而被捕入狱,书稿被查抄 。后来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为其兄申辩。明帝 由此阅读了书稿,十分欣赏班固的才能,任命他为宫 廷图书馆的兰台作令史,负责校勘宫廷图书馆藏书, 还让他继续撰写《汉书》。前后经过三十年左右,正 当班固就要完成《汉书》之际,他又因为将军窦宪事 件受到牵连,再度被捕并且死于狱中。班固去世后, 尚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曹大家 )续成。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 。 三、《汉书》在体例上对《史记》的模仿与创新 通行本《汉书》是唐代颜师古的注本,共一百卷 ,但因为有些卷又分为几卷,所以总计一百二十卷, 即《本纪》十三卷、《表》十卷、《志》十八卷、《 传》七十九卷。 《汉书》的体例是模仿《史记》而又有所发展的 。《史记》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汉书》 则有帝纪、表、志、传。如果说《汉书》把《史记》 的“书”改称为“志”,还只是名称更换的话,那么 班固未像司马迁那样设立“世家”,而是将所有功勋 世家一律列入人物“传”之中,则不能不说反映出东 汉人的世卿世禄观念,较西汉人已经大为淡薄了。 《汉书》的创新很多,比如新设的《刑法志》不 仅记述了汉代刑法,还概括了汉以前的刑法源流。他 的这一笔法虽然遭到过后代史学评论家的非议,但是 从今天的史学概念来看,这种追根溯源的叙事方法不 妨说更具合理性。《汉书》将《史记》的《货殖列传 》和《平准书》合二为一,创立了《食货志》,将人 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重要的国家经济数据 按照“食”与“货”即今日我们说的农业与工商业分 类的做法,为后来历代史家所认同并予以继承。班固 还根据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图书分类 法,创立《艺文志》并由此开辟了后代史书设立《艺 文志》或《经籍志》的先声。此《志》的创造,无疑 是中国所以能够一直保持世界图书之最地位的重要原 因之一。另外《地理志》的创立也是后代史书纷纷效 法,并设立《地理志》、《郡县志》、《州郡志》、 《地形志》的样板。 就《传》而言,《汉书》新设了《史记》所没有 的《宗室传》、《皇后传》、《外戚传》;在《表》 中增设了《古今人表》。《王莽传》的篇幅很长,是 史书中记载新朝的唯一史料,其价值不可低估。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汉书》中增补了许多民族史和中亚 、南亚史的内容。这反映出汉武帝之后中国人越来越 具有国际化的眼光了。 《汉书》多载西汉皇帝诏文,为后世留下宝贵的 第一手史料,极有助于学者的研究。比如汉武帝对贤 良的“下诏策问”的内容,如果没有《汉书?董仲舒 传》的记载,我们将很难如此详细地了解汉武帝下诏 求贤的具体情节和心情。 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