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9.85
折扣购买: 玩游戏学数学(3上)
ISBN: 9787540785192
宋亚男,运城国际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南明改育小学数学课程第一批践行者。
第一章 时分秒 第一节.儿童的时间观念是怎样建构生成的 一、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游戏1.时间的次序与绵延 游戏材料:遥控小汽车、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实物或图片)等。 游戏步骤:(1)在房间的地板上,遥控两辆速度不同的小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追问: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2)太阳早上六点升起,傍晚六点落下;电子手表从早上六点旋转到傍晚六点。它们经历的时间一样多吗? 游戏目的:评估儿童有关时间守恒性观念的发展水平。 适龄儿童:6~8 岁。 游戏参与者:鸣(8岁,二年级)。 游戏时间:2017 年5 月23 日星期二。 游戏过程记录如下(游戏材料和步骤有微调): 师:这里有一个小木块和一枚棋子,你来发号施令,使它们从这里(左下角)同时出发。生:开始。 (几秒钟之后)生:结束。师:好,小木块和棋子听从你的命令同时出发,又同时停止了,它们奔跑 的时间一样多吗?生:不一样,棋子奔跑的时间少,因为棋子奔跑的速度比小木块快,而且 棋子奔跑的距离也很远。师:它们是同时开始起跑的吗?生:是的。师:它们是同时结束的吗?生:应该不是吧(有点犹豫不决)。师:好的,我们再重新开始玩一遍这个游戏吧。生:开始。师:看准了,它们同时开始奔跑了哦!生:结束!师:好,它们同时停止了,小木块和棋子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生:不一样,棋子奔跑的时间少一些,它可能运动了几秒钟,而小木块可 能运动了几分钟。师:我们再来玩一次,不过这次我来喊开始,它们同时运动后,你来计时,5秒后你喊结束。开始!生:1、2、3、4、5,结束! 师:好,结束!你觉得它们运动的时间一样多吗?生:一样多,因为它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都运动了5 秒钟后同时结束。师:但是这个棋子运动得好快啊,结束后它运动了这么长的距离。你觉得 它们运动的时间还一样长吗?生:一样长,我数数了,它们运动的时间都是5 秒。师:那如果现在它们仍然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你不再计时了,你觉得 它们运动的时间一样长吗?生:一样长,不管我数还是不数,它们都是同时开始运动同时结束的。师:真棒!下面我要提第二个问题了,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啦!师:太阳早上六点升起,傍晚六点落下,我们教室的钟表的时针也从早上 六点旋转到傍晚六点,请问:太阳和钟表的时针经历的时间一样多吗?生:当然一样多了,都是从早上六点到傍晚六点,都经过了12 个小时。 游戏2. 给出静态的表盘,请儿童读出指针对应的时间 游戏3. 给出数字表示的时间,请儿童在表盘上画出指针的位置 游戏4 时间从早上6:15 过渡到上午9:40 ,请儿童在表盘上分别标出 时针(黑色)和分针(红色)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游戏5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小时”作为时间单位?什么时候需要用“分”作为时间单位?什么时候需要用“秒”作为时间单位? 游戏参与者:雷(8岁,二年级)。游戏时间:2017 年5 月23 日星期二。 师:你能读出这个钟表上对应的时间吗? 生:3 点半。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根指针(分针)指向了3 的位置,所以是3 点多,这根指针(时针)指向了6 的位置,所以是半点。师:你能说明一下这两根指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生:这根短的是时针,这根长的是分针,啊,我刚刚说错了,应该是6 点 15 分。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生:时针指向6 就是6 点了。师:时针每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生:时针每走一大格表示1 小时,从12 的位置走到6 的位置就是6 小时。师:时针是从12 的位置正好转到了6 的位置吗?生:不是,是超过了6 点的位置,所以是6 点多。师:那到底6 点多是多少呢?生:多15 分钟,因为分针每走一大格表示5 分钟,它从12 的位置转到3 的位置,转了三大格,3×5= 15(分)。师:你能在钟表上拨出9 点40 吗?(雷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师:从最开始的6 :15 过渡到现在的9 :40,你能画出时针和分针的起始位置吗? 师:从最开始的6 :15 过渡到现在的9 :40,时针和分针分别是如何运动的呢?生:时针从6 点多的位置运动到9 点多的位置,分针从“3”的位置指向 了“8”的位置。师:从6 :15 过渡到7 :00,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运动的?生:时针从6 点多的位置运动到7 点整的位置,分针从“3”的位置运动 到“12”的位置。师:是时针走完后,分针再接着走吗?生:不是的,它们是一起的,只是时针走得慢一些,分针走得快一些。师:接着再过渡到9 :00 呢?生:时针从“7”转动到“9”,分针转动2 圈。师:为什么分针要转动2 圈呢?生:时针每转1 小时,分针就要转一圈,时针转2 小时,分针就要转2 圈。师:接着再过渡到9 :40 呢?生:时针从“9”的位置转动一点点,不能超过“10”的位置,因为不到 10 点,分针从“12”转向“8”的位置。师:你现在还认为从6:15 过渡到9:40,分针仅仅是从“3”运动到“8”吗?生:不是,好像比这复杂得多,不过最终都是指向“8”的位置。 师:我有个疑惑,钟表有了时针和分针,为什么还要有秒针呢?生:因为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啊,有了秒针表示的时间就更精确了,比 如,同样都是8 :10,但有可能表示的时间不一样,第一个8 :10 可能是8 点10 分10 秒,而第二个8 点10 分可能就是8 点10 分20 秒。 师:哦,确实,有了秒针表示的时间会更精确。你知道1 秒与1 分钟的关 系吗?生:1 分钟=10 秒。师:为什么呀?生:因为1 米=10 分米、1分米=10 厘米,好多都是十倍的关系。师:时针走一大格表示1 小时,在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中分针是如何运动的?生:分针跑了一圈。师:分针跑一圈表示多久呢?生:60 分钟。师:所以1 小时与1 分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生:1 小时=60 分钟。师:分针走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长时间?生:1 分钟。师:分针在走这一小格的过程中,秒针是如何运动的呢?生:跑了一圈。师:那你觉得秒针跑一圈除了表示1 分钟,还可以表示多少秒呢?生:60 秒。师:那你还觉得1 分钟=10 秒吗?生:哈哈,不是,1分钟=60 秒。师:我们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小时”做单位,什么时候会用“分钟”做 单位,什么时候会用“秒”做单位?生:我不懂你这个问题想问什么。师: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时,需要用“小时”做单位?生:从山西到北京,坐火车需要几小时。师:那什么时候会用到“分钟”做单位呢?生:一节课是40 分钟,课间是10 分钟。师:那为什么不用小时做单位呢?生:因为一节课不够1 小时,一个课间就更短了,才10 分钟。 师:那什么时候会用“秒”做单位呢? 生:我生活中好像没有用到过秒。 师:假如我们要跑完50 米,需要多长时间? 生:我不知道。 分析:据参与评估的亚男老师说:刚开始,我以为鸣在第一次游戏过程中,没有听清楚“同时开始,同时停止”这个条件,或者是没有聚焦这个条件,所以我决定与他再玩一次同样的游戏。在第二次游戏过程中,我试图着重强调“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不过,从结果来看,显然对于他来说没有起作用,他仍然受视觉的影响,觉得棋子速度比木块速度快,所以奔跑时间短一些。最后,当老师要求小鸣同学自己计数时,他才终于明白“小木块和棋子运动的时间是一样的”。在游戏5 的系列问题中,小雷同学的时间观念表现出明显的“静态性”的特点,但是在老师稍加点拨的情况下,他也能够迅速解决一些动态计时问题。 结合此处和以前做过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时间观念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的特征如下: 萌芽期:6 岁左右,儿童能够分辨昨天、今天和明天,他们知道“现在”是“今天”,过去的那一天是“昨天”,将要到来的那一天是“明天”。同时,他们也能用“现在”“过去”“还没来到”等说法描述他们初步感受到的“时间”。不过,他们暂时还不能找到合适的“尺子”(测量时间的基准)去定量化地测量时间。 生长期:6~8 岁期间,儿童一般能够选择合适的基准,如时、分、秒,去刻画匀质绵延的物理性时间;能够实现不同基准之间的互化;能够利用自己的时间观念制作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初步的)等。 成熟期:在8~12 岁期间,儿童能够进一步发展出年、月、日等测量时间的基准,并且能够结合初步的天文地理时间知识,理解各个基准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初步理解阴历、阳历、混合历等计时历法的实质。 很明显,上述参与游戏的小鸣和小雷,他们的时间观念发展水平都处于正常的“生长期”。静态地认读时间他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不能动态地认读和描述时间,不能十分准确地说出从一个时刻到下一个时刻,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运动的。另外,由于他们生活中用“秒”做单位的时候确实很少,所以他们很难体会1 秒有多久。总之,对于此阶段的儿童而言,在他们的脑海中,有关时间的前景观念有:时与分、时分互化等,有关时间的背景观念有:秒,秒与时、分之间的互化等。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科学好玩的数学游戏,让孩子爱上数学! 数学特级教师告诉你,数学可以这么教,游戏应该这样玩!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它是真正从儿童发展去谈数学教育的; 作为一名家长,更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的孩子是活泼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