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山大学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11.70
折扣购买: 房奴(中国房改真相)/社会热点关键词丛书
ISBN: 9787306029782
“六一”模式 在影响生活质量之外,月供占收入比例过高的另一个隐忧是,这必然 导致储蓄的下降。对很多人来说,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甚至是一个家庭 、一个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个人— —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积蓄共同出资,在城市里买 一套房。 一项来自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北京两地家庭负债 比例分別达到155%和122%,已经超过美国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会保 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开始逐渐步人老龄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又必须留 出部分积蓄以备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时之需。 资料显示,21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将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60岁以上老人数平均每年将增长4%以上,65岁以上老人数的年增长速度 将超过5%,被称为老年老人或老老人的80岁以上人口数增长速度更快。老 龄化社会必将带来沉重的社会扶养压力和社会保障压力,而要缓解这种“ 压力”,一则需要国家进一步健全老年人保障体系,在保险、医疗、文化 生活等诸多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支撑;另一方面,也要求子女尽可能 承担起更大的赡养老人的责任。 如果按照“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这一调查结果来衡量, 未来将会出现大量没有赡养能力的人群。目前这些疲倦不堪的“房奴一族 ”,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老龄化社会的“第一杀手”——因为赡养能力低微 ,而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扶养压力。 一个人把自己、父母全家的积蓄加上贷款,买下了一处住房,身体安 顿下来,精神却从此再也轻松不起来了:每天一睁眼就欠银行几十元上百 元债务,几十年就要这样天天度过。曾经过白领生活的,之后立刻就降低 了生活质量,游玩、购物与吃饭都变得精打细算;曾经气冲牛斗、特立独 行的,从此在老板面前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 刘某的婚姻大事急坏了年迈的父母,父母托人给他介绍,他连面都不 见。刘某认为没钱没房没有人愿意嫁给他,即使嫁给他也不会好好过日子 。刘某的妹妹、妹夫也在北京打工,他的父母在北京帮忙照顾他们的日常 生活,他们一家人共同租住在一个月租金2500元的两居室:妹妹两口子住 一间房,父母住一间房,自己睡客厅的沙发,每月交1000元房租给妹妹。 妹妹的婆家打算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凑钱帮妹妹和妹夫在北京买房子。到 时候,刘某将不得不一个人租房,怎么样尽可能减少租房、生活开销,是 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有人为此发出了愤激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无法用 来孝敬父母,无法用来与亲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无法用来善待他人,而 只能拚命往房地产商手里送,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买下一套向银行借来的 住房。 楼价飙升 深圳市在1988年率先提出:深圳市住宅局代表政府建设微利房,以成 本价向居民出售。住宅局可获微利,以弥补建设福利房的亏损。1993年, 这个城市曾自豪地宣称,深圳市有户籍人口的住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该 市住宅局因此于1992年获得了联合国人居荣誉奖。 当时深圳房地产两轨多价的住房体系已经规划好了蓝图。《居屋发展 纲要》还拟订了福利房占30%,微利房占40%,商品房占30%的比例,并 注明:此后,建房比例中的两头逐渐减少,微利房逐渐增多。那个时候, 每个深圳市民,都可以排队购买政府开发的微利房。这项政策很好地解决 了深圳人的居住问题。即使在深圳发展最热的时候,也没有出现楼价飞涨 的现象。 2007:楼价狂涨之年 10年后的2003年,深圳市住宅局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此后深圳的福利 房和微利房建设陷入停顿,供应量少得可怜,而且多数是为公务员建设, 多数居民由此被逼进商品房市场。 2005年之前,深圳以房价平稳著称。当杭州、上海、北京等明星城市 的房价依次领涨时,深圳像一个局外人。这里的居民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 中后期的楼价下跌——价格从高位时的10000元/平方米跌落一半;也见证 过香港楼市的崩溃,负资产阶层的凄苦。“他们更理性,不轻易投机”, 香港学者郎咸平曾这样评价投资者的。 2005年前后,“流动性过剩”成为描述中国宏观经济时出现频率最高 的词汇之一,它的意思是:钱太多了。这意味着,“留什么在手上都比留 人民币好。”由于前期的平稳,相较于北京、上海,2005年的深圳楼市已 有落差,颇让投资者放心,在深圳购置房产显然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2005年7月,另一个大事件更将深圳人推向了投资一途,人民币开始汇 率改革。QFII(合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提出了近乎夸张的建议:“持有 一切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包括垃圾。”汇改前两个月,调控楼市的“国 六条”出台,深圳市政府应声宣布,从6月1日开始,“新房2年内出售须缴 纳5%营业税”。这为深圳人的理性选择增添了些许戏剧性:卖方希望以更 高价卖,以弥补陡然增出的成本,买方不愿买,等着房价跌。 心理对峙持续了3个月,以买方卸甲投降,追涨购买告终。 被征税者涨价5%,不需要交税的卖方不会不跟着涨,为了得到与后者 相等的收益,交税者还会接着涨价,这样的逐涨游戏,在一直是卖方市场 的深圳楼市,成为了不断探测买房者心理底线的竞价过程。 从上海到北京、到深圳、到广州,庞大的资金向一个又一个城市席卷 而下。一位开发商坦承:“现在楼盘的利润率已经高到让我们不好意思的 程度了。”深圳楼市从2006年进入疯狂状态,到了2007年变得更癫狂了。 今年,深圳经历了一次甚为离谱的房价狂飙:平均房价从2005年的 7000元/平方米上涨到接近16000元/平方米;2007年头6个月,房价已上涨 50%。2007年6月初,招商地产的一位高管在一个房地产论坛上说,他们开 发的高级住宅兰溪谷,近1100套房子以当下市值计算,已可买下整个伊利 集团。P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