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全彩图解典藏版)

图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全彩图解典藏版)
作者: (南宋)王应麟|编者:思履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图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全彩图解典藏版)
ISBN: 978755028234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坐朝问道”一词始于秦始皇。在此之前,君臣 上朝都站着,没有座椅。称之为“立朝”。立朝显示 君臣之间关系平等,君王只是召集会议。直至到了秦 始皇时期,才开了君臣共坐上朝的先河,但是坐朝, 并不是普通休息时的样子,而是有特定的姿势,要席 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这个坐姿 包含了一定的礼仪,不但表示君臣平等,而且表示君 王在与臣子讨论治国之方时候的礼仪。 “垂拱平章”出自《尚书武成》中的“谆信明义 ,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以及《尚书尧典》中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垂是垂挂之意,将衣服挂 起称为垂衣。而拱手是行礼,此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不 用花费气力以无为而治,就可以天下太平。当然无为 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政令尚未实施之前,就应当将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未雨绸缪准备预防措施与 解决的方案,君主不可主意反复,朝令夕改,民心方 可安定。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在位期间,他 虚心纳谏,事事节俭,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国 家一直保持国泰民安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唐太宗之所以是一个杰出的古代帝王,表现之 一就是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宽容,安抚怀柔的措施 。 他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是谬论 ,对少数民族的人民不可妄加猜忌,应该多给他们关 怀与恩惠,于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就采取了“全其部落 ,顺其土俗”的政策。并且设立与内地不相同的行政 措施,由当地人担任长官,并且职务可以世袭,唐朝 政府轻易不会干涉其内部政务,这种以特殊的方法统 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叫“羁縻州”。 尤其,唐太宗不杀亡国之君,颉利可汗是东突厥 部落的首领,唐朝初年,突厥连年进犯,甚至一度逼 近长安城,强迫唐太宗与其签订城下之盟。但是唐太 宗以德报怨,当后来擒获了颉利可汗之时,他并没有 采取以往那种将亡国之君灭族或流放为奴的做法,而 是将颉利与他的家眷安置在太仆寺,极为厚待,随后 又将他任命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并且 赏赐了大量田宅。 此外,唐太宗还允许与外族通婚。公元640年, 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请求公主下嫁 ,唐太宗答应把宗室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次年文 成公主人藏,带去了唐朝优良的农作物种子、工艺品 、药材、茶叶以及诗文农艺的书籍。 唐太宗的这种宽厚的仁政,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内 地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并且也促进了双 方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大大提高了唐朝朝廷的威 望。这种成效极为显著,东突厥灭亡之后,东北地区 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纷纷要求归属 ,逃至高昌的突厥人,当听说唐朝对待归降部落的种 种优厚待遇,又重新投降唐朝。西域与北部边疆各族 的君长一起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部共同的“ 天可汗”。 在用人上,唐太宗也毫不避讳,唯才是举,无论 是什么民族只要有真才实学,他都会委以重任。唐朝 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 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是极为罕见的。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当时,正在朝廷做官 和来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共有几百人,听闻噩耗一起 悲恸大哭,有的甚至剪去头发,用刀划破面孔,割去 耳朵,自毁容颜以示心中的悲伤,更有甚者,还请求 杀身殉葬。连松赞干布也上书效忠致哀道:“先皇晏 驾,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将率兵赴难。” 从这些事例中完全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大得人心而且很成功。 P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