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著|译者:褚方叶
出版社: 南海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ISBN: 9787544294041

作者简介

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作品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迅速引起关注,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

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借此片成为戛纳影帝。

2013年,电影《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18年,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内容简介

后记般的前言

我不喜欢谈论自己的作品,而且也不擅长,一直以来尽量避免这一点,但是受人邀请,一不小心就出版了这本书。当然,我并非要在此连篇累牍地抱怨,而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前言。

我为什么要避免谈论自己的作品呢?原因不一而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开始有创作意识的时候,电视和电影值得大谈特谈的时代早已结束。

说起电视,我想起了工作二十七年的TV MAN UNION。二十世纪六十年代,TBS(东京广播电视台)这个舞台催生出众多电视栏目,公司创立初期的人员都是对此怀抱着美好的憧憬,才投身于电视创作。而我直到八十年代才进入电视行业,那时探究“电视为何物”、大胆制作各种电视类型的时代早已落下帷幕。

正因如此,当撰稿人堀女士、三岛社的三岛先生和星野女士出现在我面前,兴致勃勃地听我谈论电影的事情时,我反而心怀歉疚,产生了疑惑:像我这样的创作者讲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历史和历史印迹,究竟有没有意义?

然而离开TV MAN UNION之后,我重新认识到,讲述对我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电视、自己的出处,以及对留下这些影响的人的爱,对目前的我来说或许是必要的。这是为了继续迈步向前。

关于电影,我仍然心怀迷茫和踌躇,这样的心情现在依然存在。我并不是纯粹的电影人,这一点即使别人不指出来,我也认识到了。

我讲述的电影语言,与以电影为母语的创作者所讲述的不同,是带着电视口音的方言。也就是说,在语法上是不规范的。对电视的养育之情,我心怀感激,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电视人”的身份。与此同时,我对目前所处的环境感到了某种责任。若是被邀请谈论电视,我会积极发言,但对电影始终怀有一定的顾虑。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决定,在本书中,我不是作为电影导演,而是以电视导演的身份,通过自己拍摄的作品,从内部视角出发讲述与现今的电影创作以及电影节相关的事情。

我相信,这样的做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还有一点。二十年来我参加了形形色色的电影节,自己的认识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我意识到“历史并没有结束”,拥有百年历史的电影长河在我眼前悠悠展开。这条河流没有干涸,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变换姿态,继续向前奔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说:“所有的电影都拍完了。”那么对于在那时候度过青春期的人来说,我现在拍的究竟是不是电影呢?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但是,我想克服这份“心虚”和血缘的牵绊,只管努力成为这条大河中的一滴。如果这本书能够将我感受到的敬畏和憧憬传达给读者,哪怕只有一点点,那它就不是没有意义的。

后记般的前言

我不喜欢谈论自己的作品,而且也不擅长,一直以来尽量避免这一点,但是受人邀请,一不小心就出版了这本书。当然,我并非要在此连篇累牍地抱怨,而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前言。

我为什么要避免谈论自己的作品呢?原因不一而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开始有创作意识的时候,电视和电影值得大谈特谈的时代早已结束。

说起电视,我想起了工作二十七年的TV MAN UNION。二十世纪六十年代,TBS(东京广播电视台)这个舞台催生出众多电视栏目,公司创立初期的人员都是对此怀抱着美好的憧憬,才投身于电视创作。而我直到八十年代才进入电视行业,那时探究“电视为何物”、大胆制作各种电视类型的时代早已落下帷幕。

正因如此,当撰稿人堀女士、三岛社的三岛先生和星野女士出现在我面前,兴致勃勃地听我谈论电影的事情时,我反而心怀歉疚,产生了疑惑:像我这样的创作者讲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历史和历史印迹,究竟有没有意义?

然而离开TV MAN UNION之后,我重新认识到,讲述对我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电视、自己的出处,以及对留下这些影响的人的爱,对目前的我来说或许是必要的。这是为了继续迈步向前。

关于电影,我仍然心怀迷茫和踌躇,这样的心情现在依然存在。我并不是纯粹的电影人,这一点即使别人不指出来,我也认识到了。

我讲述的电影语言,与以电影为母语的创作者所讲述的不同,是带着电视口音的方言。也就是说,在语法上是不规范的。对电视的养育之情,我心怀感激,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电视人”的身份。与此同时,我对目前所处的环境感到了某种责任。若是被邀请谈论电视,我会积极发言,但对电影始终怀有一定的顾虑。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决定,在本书中,我不是作为电影导演,而是以电视导演的身份,通过自己拍摄的作品,从内部视角出发讲述与现今的电影创作以及电影节相关的事情。

我相信,这样的做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还有一点。二十年来我参加了形形色色的电影节,自己的认识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我意识到“历史并没有结束”,拥有百年历史的电影长河在我眼前悠悠展开。这条河流没有干涸,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变换姿态,继续向前奔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说:“所有的电影都拍完了。”那么对于在那时候度过青春期的人来说,我现在拍的究竟是不是电影呢?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但是,我想克服这份“心虚”和血缘的牵绊,只管努力成为这条大河中的一滴。如果这本书能够将我感受到的敬畏和憧憬传达给读者,哪怕只有一点点,那它就不是没有意义的。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电影大师是枝裕和,首部自传性作品

历时8年创作!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都在这本书里!

动人文字与68幅珍贵手稿及剧照,深度回顾30年创作生涯

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充满电影大师哲思

更是一位导演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

我想,成长是在无限接近绝望的感受中产生的,这大概才是人生的奇迹。——是枝裕和

知名设计师设计精装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