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时光文库

人性的优点/时光文库
作者: (美)戴尔·卡耐基|译者:云中轩
出版社: 立信会计
原售价: 18.80
折扣价: 3.60
折扣购买: 人性的优点/时光文库
ISBN: 97875429338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如何对待忧虑 改变人一生的24个字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 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 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 着很大影响的24个字。 这24个字使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闻 名全球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 这是大英帝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王封为爵士。死后, 记述他一生经历的两大卷书达1466页。 他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1871年春天他所看到的那24个字帮助他度过 了无忧无虑的一生。这24个字就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 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是汤姆斯·卡莱里所写的。 42年之后的一个温暖的春夜里,在开满郁金香的校园中,威廉·奥斯勒 爵士向耶鲁大学的学生发表了讲演。他对那些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像这样 一个人,曾经在四所大学里当过教授,写过一本很受欢迎的书,似乎应该有 “特殊的头脑”,其实不然。他的一些好朋友都说,他的脑筋其实是“普普 通通”的。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认为是由于他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 的今天”里。 “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去耶鲁演讲的几个 月以前,他曾乘坐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他看见船长站在驾驶舱里按 了一个按钮,在一阵机器运转的响声后,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了 ——隔成几个防水的隔舱。奥斯勒博士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你们每一个 人的机制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而且要走的航程也遥远得多。” 我想奉劝诸位:你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一切。只有活在一个“完全 独立的今天”中,才能在航行中确保安全。在驾驶舱中,你会发现那些大隔 舱都各有用处。按下一个按钮,注意观察你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用铁门把 过去隔断——隔断那些已经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个按钮,用铁门把未来也 隔断——隔断那些尚未诞生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险了——你拥有所有的今天 ……切断过去。埋葬已经逝去的过去,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 天……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必将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要把未来像 过去那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从来不存在于明天,人类 得到拯救的日子就在现在。精力的浪费、精神的苦闷,都会紧紧伴随一个为 未来担忧的人……那么,把船前船后的船舱都隔断吧。准备养成一个良好的 习惯。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奥斯勒博士是不是主张人们不用下工 夫为明天做准备呢?不是,绝对不是。在那次讲演中,他接着说道,集中所 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 最好方法。 奥斯勒博士鼓励那些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每天开始的时候,吟诵下面这 句祝词:“在这一天我们将得到今天的面包。” 记住,这句祝词中仅仅要求今天的面包,并没有抱怨昨天我们吃的酸面 包。也没有说:“噢,天哪,麦田里最近很干枯,我们可能又遇到一次旱灾 。我们到秋天还能吃上面包吗?——或者,万一我失业了——那时我又怎样 弄到面包呢?” 这句祝词告诉我们只可要求今天的面包,而且我们可能吃到的面包也只 有今天的面包。 很久以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哲学家,流浪到一处贫瘠的乡村,那里的 人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一天,一群人在山顶上聚集在他的身边。他说出 了一段也许是有史以来引用最多的名言。这段话仅有30个字,却经历了几个 世纪,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 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受就足够了。” 很多人都不相信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把它当做一种多余 的忠告,把它看做东方的神秘之物,始终不肯相信。他们说:“我一定得为 明无忧虑、我得为我的家庭保险。我得把钱存起来以备将来年纪大的时候用 。我一定得为将来计划和准备。” 不错,这一切当然都必须做。实际上,耶稣的那句话是300多年前翻译 的。现在“忧虑”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和当年詹姆斯王朝所代表的意义大相径 庭。300多年前,“忧虑”一词通常还有焦急的意思。新译《圣经》把耶稣 的这句话译得更加准确:“别为明天着急”。 不错,一定要为明天着想,小心地考虑、计划和准备,可是不要担忧。 战时的军事领袖必须为将来谋划,可是他们绝不能有丝毫的焦虑。指挥 美国海军的海军上将厄耐斯特·金恩说:“我把最好的装备都提供给最优秀 的人员,再交给他们一些看起来很卓越的任务。我所能做的仅此而已。” 他又说:“如果一条船沉了,我无法把它捞起来。如果船一直下沉,我 也无法挡住它。我把时间花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要比为昨天的问题后悔好 得多。况且,如果我老是为这些事操心,我将支撑不了多久。” 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好主意和坏主意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主意能考虑 到前因后果,从而产生合乎逻辑而且具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主意则会导致 一个人的紧张和精神崩溃。 最近,我很荣幸地拜访了亚瑟·苏兹柏格,他是世界上著名的《纽约时 报》的发行人。苏兹柏格先生告诉我,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欧洲时 ,他感到非常吃惊。对前途的忧虑使他彻夜难眠。他常常半夜从床上爬起来 ,拿着画布和颜料,照看镜子,想画一张自画像。他对绘画一无所知。但为 了使自己不再担心,他还是画着。最后,他用一首赞美诗中的七个字作为他 的座右铭,最终消除了忧虑,得到了平安。这七个字就是:“只要一步就好 了”。 指引我,仁慈的灯光…… 让你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想看到远方的风景, 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当兵的年轻人——在欧洲的某地——也同样地 学到了这一点。他叫泰德·本杰明,住在马里兰州的巴铁摩尔城纽霍姆路 5716号——他曾经忧虑得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 泰德·本杰明写道:“1945年4月,我忧愁得患了一种被医生称为结肠 痉挛的疾病,这种病使人极其痛苦。我想假如战争不在那时结束的话,我整 个人就会垮了。 “当时我整个人筋疲力尽。我在第94步兵师担任士官职务,工作是搞一 份作战中伤亡和失踪的情况记录,还要帮助挖掘那些在激战中阵亡后被草草 埋葬的士兵,把他们的遗物送还给他们的亲友。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出事,怀 疑自己能否熬过这段时间,怀疑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抱抱我那尚未见面的16 个月的儿子。我既忧愁又疲惫不堪。瘦了34磅,还差点儿发疯。我眼睁睁地 看着双手变得皮包骨头,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地回家就害怕。我崩溃了,常 常一个人哭得浑身发抖。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德军最后大反攻开始不久,我 常常哭泣,这甚至使我放弃了还能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 “最后,我住进了医院,一位军医给了我一些忠告,整个改变了我的生 活。在我做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之后,他告诉我,我的问题纯粹是精神上的 。‘泰德,’他说:‘我希望你把生活想象成一个沙子漏斗。在漏斗的上半 部,有成千上万颗沙粒,它们缓慢、均匀地通过中间那条细缝。除了沙子漏 斗,你我都无法让两颗以上的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 漏斗,当一天开始的时候,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尽快完成。但我们只能一件一 件地做;让工作像沙粒一样均匀地慢慢通过,否则我们就一定会损害身体和 精神上的健康。’ “从值得纪念的那天起,也就是军医把这段话告诉我之后。我就一直奉 行这种哲学。‘一次只通过一颗沙粒……一次只做一件事。’这个忠告在战 时拯救了我,而对我目前在印刷公司的公共关系及广告部中所做的工作也有 莫大的帮助。我发现在生意场上,也有类似战场的问题,即一次要做完好几 件事,但时间却很有限。材料要补充,新的表格要处理,要安排新的资料, 地址有变动,分公司开张或关闭。……但我不再慌乱不安。我一再重复默诵 军医的忠告,工作比以前更有效率,再没有那种在战场上几乎使我崩溃的困 惑、混乱的感觉。”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