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养生10堂课

经络养生10堂课
作者: 谢春亮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经络养生10堂课
ISBN: 97875341371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课前热身 经络是我们身体的活地图 经络就是我们身体的活地图,遍布于全身上下左右。只要我们按图索 骥,对症施治,就可以把疾病驱出体外。 经络是遍布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这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论述。这 部名著把古人对人体经络现象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经 络学说:即经络遍布于人体全身各个部位,担负运送全身气血、沟通人体 内外上下的功能;经络不仅分布于人体的体表,而且进入体内和脏腑相连 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人的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如果把经络比作是我们祖国的长江 ,经脉就如长江主干流,络脉则是支流,维持生命运转的气血就是流动的 江水。如同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一样,主干和支流不堵塞,江水就会顺畅流 动,我们人体的生理平衡也需要自然和谐。 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经络 就是埋在大厦墙体里的电线网络,这些电网通电了大厦才会灯火通明;一 旦电线短路,大厦就会陷入黑暗之中。同样,经络不通了,我们的气血就 不能运行于各个脏腑,而各个脏腑失去能量,身体就会出问题。 一旦经络不通了、堵塞了,我们就应该及时疏通它,让气血更好地运 行于全身。可是经络遍布全身,我们从哪里下手呢? 中医学对经络的描述中提到,由于每条阴经属于一脏,并与一腑相连 接;每条阳经属于一腑,又连接一脏,这就使四肢和脏腑紧密地联系起来 了。每条经脉所指的疾病,都和它的循行走向及连属的脏腑直接相关,因 此只要我们找准经脉的走向,就可以循着它的走向,或按摩、针灸,或拔 罐、刮痧,轻松地治愈疾病了。 可以说,经络就是我们身体的活地图,遍布于我们全身上下左右。只 要我们按图索骥,对症施治,就可以把疾病驱出体外。 经络治疗并不是什么病都能治、治什么病都有效的神奇方法,它也有 一定的局限性。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经络疗法。 1.重新认识臼己的身体 对于人体而言,想要获得健康,是离不开经络系统的。虽然经络看不 见、摸不着,但它的功能却处处体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系统就 好比是一个国家所有的交通系统和通信系统,一旦交通、通信中断,国家 就会陷入慌乱和无序中。 我们说过,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共同组成的。经是干线,络 是旁支。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 主干。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经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 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络脉有十五络、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 主要特征。它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 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之间有表里相配,如肺经和大肠经相表里,脾经和胃经相表 里,心经和小肠经相表里,肝经和胆经相表里,肾经和膀胱经相表里,心 包经和三焦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因其连着的脏腑、五官、肢体不同,就会在生病时表现出不 同的症候。比如,肺经有咳嗽、哮喘等症状;心包经有心痛、心烦、心悸 、嘻笑不休等症状。 十二经脉疾病的治疗原则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 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脉、阴■脉、阳维脉、 阴维脉。奇经八脉在生理上主要起着调节十二经脉明阳气血的作用。十二 经脉气血过盛时,则流入奇经;当经脉气血不足时,又反溢于十二经,以 调节经脉的气血。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 腔的支脉。经别是十二经的别行通路,是十二经脉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 是沟通表里两经,加强与脏腑的联系。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上躯干部的任脉络(身前)、督脉 络(身后)及脾之大络(身侧),总共为十五络脉。它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 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终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 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联结筋肉,约束骨骼,利于 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P2-4